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时候

(2007-07-31 07:41:00)
标签:

小时候

桑格格

分类: 图书馆

 

在新加坡之行的旅途中,我读完了一本书,桑格格写的一本很特别的书——《小时候》。作者在书的封面写道,“过去是一罐糖,我把它偷偷吃掉了。”

在飞机上,一位美国大男孩因为我给他和朋友让了座位,而和我搭讪了几句,话的引子就是我手中的这一本《小时候》。他问我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我告诉他,是一个女人写的她从小女孩到女人的成长过程。而当我还想向他解释封面上的那句话时,目的地却已到了。

在回上海的半途中,我读完了这本300页出头的书,很有趣的一本书,却在结尾处读出了莫名的伤感理解

关于特别

这样夹杂着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常见的对过去追忆的文字。但以年龄为阶段,一段文字一个编号,看似跳跃而毫无逻辑的随意回忆,却还是蛮特别的。这或许就是属于网络时代的一种写作吧。读者尽可随着文字的跳跃,让心思也轻轻跳跃,不带沉重包袱地阅读,把阅读还原为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享受。与文字编排同样特别的,还有作者稚嫩如孩童涂鸦般的插图,如果对此评价,那也还是一个词:“自然”。

关于伤感

总的说来,这部将现实、幻想和创作糅合在一起的小说,是一篇快乐文字。在无忌童趣和无羁行为的还原中,不带着快乐与欢笑去阅读它是不可能的。但在最后编号1686的一段文字中,那一句藏语的“忘不了”——金梅塞,却让我在所有的快乐阅读之后生出莫名的伤感。是呀,多简单而充分的快乐,怎么就那样成了被偷吃的一罐糖;青春,也随之一起成了被越舔越少的一只蛋筒冰淇淋。如今,“过去”需要反复吟念着“金梅塞”才能在夹杂着想象的同时被记忆,这种伤感就象是挥手之间从指缝溜走的清风,一去不返,只有淡淡的感伤,却没有悲哀。

关于理解

阅罢全书,我突然发现,我对那位老美关于本书主旨的解释错了,因为看到最后,我还是没有看到女人的影子,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孩渐渐长成了一个大女孩,只不过童时那纯粹的真情趣开始夹杂进社会的无趣与无奈。可是,在桑格格的笔下,性情的自然还在,生活在困扰下也依然快乐着。所以,我对书中桑格格那种率真、诚恳、善良、幽默的品性只有喜爱,对于她无伤大雅却不断损伤小雅的小毛小病一样喜爱。人贵在真实,不端着说话与行为,谁都不累,谁都快乐。

“过去”,被我们一点点偷吃了,那一定是甜滋滋地在心里,温暖地在脑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