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新加坡(4):多元化

(2007-07-30 06:06:00)
标签:

苏丹回教堂

天福宫

新加坡

旅游

小印度

分类: 旅行社

 

新加坡的移民社会性质,注定了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种族、文化、食品、服饰,无不如此。我的新加坡一日游,也是探访多元文化社区的一次行走。

我的第一站是小印度,顾名思义,这里是印度移民的聚居区。去之前,朋友嘱咐我,那里打工的印度、孟加拉裔工人比较多,相对秩序乱一些,最好别去,尤其是晚上。我还是去了,不过,时间选在了上午。接近小印度社区,便听到了旋律优美的印度歌曲,对看印度歌舞片长大的我而言,这样的音乐透着一股亲切。小印度的街区狭窄,店铺林立,最吸引眼球的当是悬挂着的簇簇色彩鲜艳的花环,想必这对印度居民而言,既是装饰,也是某种礼仪之需吧。街道上,印度香的味道不时飘过,把我吸引进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看上去和善而快乐的中年印裔妇女。一番讨价还价,我实现了这一天唯一的一次采购:小蜡烛、印度香和斯里兰卡茶。

我拜访的第二个社区叫“甘榜格南”,以前是乡村。这里是回教区,街名中的阿拉伯街、巴格达街都说明了这一点。不过,此处聚集最多的回教徒不是来自阿拉伯,而是来自马来西亚。所以,这里最大的苏丹回教堂旁,便是现在已做了马来文化遗产展馆的甘榜格南苏丹王宫。与大多数色彩素朴的清真寺建筑不同,这座苏丹回教堂是金色圆顶的,许是沾苏丹王室之光的缘故吧。伊斯兰教相对排他,在清真寺前,我只是驻足观望而未进入。

新加坡的多元化,也体现在宗教方面,而且,各类宗教的庙宇和教堂还常常比邻而居,和谐共处。佛教的天福宫与回教的阿尔布拉清真寺几步之遥,印度教的马里安曼兴都神庙则建在华人聚居的牛车水中心地带。

在这些宗教建筑中,我去了圣安德烈教堂,看到正午时分教徒在静静地做着弥撒,全然忘记外面正午俗世的阳光灼热。我还去了供奉着妈祖、关公、菩萨、甚至是孔子的天福宫,看到信徒虔诚地一尊尊佛像地拜过,让香火缭绕后的青烟扶摇直上。而其中给我最大震撼的还是马里安曼兴都神庙。

除鞋入庙,我与两位印度教信徒不期而遇。他们一人执唢呐,一人擎鼓,坐于庙廊之下,毫无宣告地开始演奏。与其说这是演奏,不如说这是两个人在用心向神祗倾诉。我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在靠近他们的一个廊柱下席地而坐,面对面认真聆听他们奏响的美妙旋律,直到结束。那一刻,世界真的和谐而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思念是一种病
后一篇:小时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