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柏林电影节上的那尊银熊,我是否还会注意到《伊莎贝拉》?
一如我对如果设问的态度——没有如果,现实中,只有我昨夜观看《伊莎贝拉》后的感动于心回荡,没有为回答而浪费的时光叹息。
在我们对生命缺乏认识之前,对恐惧的放大,才会让时光在浪费中有白驹过隙之感。象阿成在16年的追索中,丢了爱情、丢了亲情、丢了事业、丢了自我,更丢了时光。他忘了,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在心底有一颗名叫伊莎贝拉的宝石,象蚌壳中的珍珠一样,用他生活中因浪费而生出的垃圾,一天天磨砺着光芒。待到碧欣用16岁才有的性情挑破阿成心底的厚茧,他才突然拨开时光的墙,看到心上那颗以为早已丢失的宝石。
丢失了太多,阿成已经忘记了,爱是相互的依靠。其实,当他因恐惧而放弃给丽华依靠时,他不明白,自己在爱中的那份依靠也同时丢掉了。因为少了依靠,他的爱在16年里都没有落足之地,于是惶恐,唯有在放纵中,将爱泻为一摊污泥。
碧欣,是阿成的天使,虽然她以宿敌的面目出现。或许,准确地说,碧欣是丽华不甘瞑目的替身,在天与地之间,用羸弱的力量提示着阿成,16年的浪费已经太久,该是找回伊莎贝拉,该是为爱找回依靠的时候了。
伊莎贝拉就是心上那颗宝石,它温暖的光芒才是刺穿生活迷雾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