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圣地麦加

标签:
房产 |
麦加,全称是麦加·穆卡拉玛,意为“荣誉的麦加”,中文较罕见的翻译有满克、麦克白、墨克等。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拥有克尔白。非穆斯林不得进入。
麦加座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约179万。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国,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旧城在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
麦加最早见于中国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中麻嘉国。《宋会要》称之摩迦,《诸蕃志》称之麻嘉。《明史》称麦加为默加。麦加的英文拼写一般为Mecca。历史上麦加曾一度被称为Becca。1980年代以来,沙特政府及其他人开始提倡Makkah的拼法,而全称则是Makkah al-Mukarramah,这种拼写方式和阿拉伯语原音较为相近。已渐渐被许多组织所采用,包括联合国、美国国务院,以及英国的外交及联邦事务部,但是“Mecca”仍然是最通行的拼写方式。
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诞生于此。1925年归属沙特阿拉伯,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二战后,来麦加朝圣的穆斯林人数迅速增加,主要圣地为该城中心的圣寺克尔白,郊区圣地有阿赖法特山、希拉山、索尔山与米那村等。
根据伊斯兰传统,麦加的历史可追溯到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时代,他与儿子易斯马仪(以实玛利)在大约公元前1800年一同建造克尔白。据说当地居民在亚玛力人的影响下偏离了一神信仰。历史学者认为克尔白后来被陈列了360个偶像和阿拉伯所有游牧部落的部落偶像。到了七世纪时,麦加最重要的神只是胡巴勒,古来氏族将其偶像放置其中。
麦加在托勒密的著作里以“马可拉巴”之名著称。五世纪时古来氏族控制了麦加,成为杰出的商贾。六世纪时,他们也加入了利润甚丰的香料贸易,因为当时世界部分地区卷入战争,使得贸易路线从危险的海域转移至相对安全的陆路。拜占廷帝国本来控制着红海,但海盗却越来越猖獗。另外一条较旧的路线是从波斯湾经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但途经的商人却遭萨珊王朝大加剥削,同时又被拉赫姆人和伽珊人阻断路线,并受罗马和萨珊两国交战的干扰。麦加显赫的商业地位使得它超越了佩特拉和巴尔米拉。
六世纪中期,北阿拉伯有三个主要的城邦,与濒临红海的西南海岸连成一气,是红海和东方大沙漠之间的可居地。这个区域就是有名的希贾兹地区,三个城邦都紧挨着绿洲,水源没有问题。希贾兹中部是雅什里布,后来易名为麦地那。雅什里布以南四百公里处是塔伊夫,是个山城。塔伊夫的西北边就是麦加。虽然麦加周边都是不毛之地,不过麦加仍然是三个城邦之中最富有且最重要的。伊斯兰历史上表明,麦加因渗渗泉而拥有丰富的水源。渗渗泉的位置就是阿拉伯最神圣的圣地克尔白,也是主要的骆驼商队的汇集路线。事实上,渗渗泉的水源对当地人来说已经很不足了,而克尔白只不过是半岛上众多的多神教神庙的其中一座而已。对骆驼商队而言,若他们只从麦加到叙利亚而不往返,这样的单程路线使麦加成为贸易的终点站。
阿拉伯半岛上的严酷环境经常导致部落间的冲突,但每年他们都会停战一段时间,并前往麦加朝觐。这趟旅程有其宗教理由,即向克尔白致敬,并饮用渗渗泉的泉水。另外,这时也是一年一度仲裁纷争的时刻,债务获得解决,人们于麦加市集进行贸易。各部落因这些一年一度的盛事而产生共同的信念,使麦加在半岛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穆罕默德的曾祖父是首先替商队安装骆驼座骑的,这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各部落联盟与商贾们进行贸易,当地的游牧部落则带来皮革、牲畜与当地山区开采的金属。因此骆驼商队能够在麦加满载而归,并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城市进行贸易。伊斯兰传统宣称从各大洲来的货物也流通到麦加。北非和远东地区流通香料、皮革、药品、衣服和奴隶到叙利亚;麦加则大赚一笔,并买进武器、谷物和酒,流通至阿拉伯各地。麦加人同拜占庭人和贝都因人签订合约,协调出商队的安全路线。路线选择包含了水源和牧草的权利。这些额外的服务增强了麦加的政经势力,成为各贸易部落(包括班努·塔米姆部落)所组成的松散联盟的盟主。其他的势力诸如阿比西尼亚人、伽珊人和拉赫姆人等都已经式微。
穆罕默德出生于统治阶层古来氏部落的一个小分支,是为哈希姆家族。伊斯兰传统认为他于610年接受天启,开始宣扬一神信仰,和麦加的异教信仰格格不入。穆罕默德在忍受了13年的迫害(见希吉拉)之后,于622年与追随者们一同迁移至麦地那。然而古来氏族与穆斯林的冲突仍然存在:两军爆发了白德尔战役,穆斯林于麦地那城外打败了古来氏族;但麦加的军队在武侯德战役打败了穆斯林。不过总的来说,麦加当局试图消灭伊斯兰的行动败下阵来,在627年的壕沟战役里全阿拉伯的联军也打不赢穆罕默德。
628年,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和平地进入麦加,试图进行朝觐。穆斯林与麦加当局签订了胡代比亚条约,希望双方停止战斗,并被允许于次年进入麦加。两年后,古来氏族违反停战协定,但很快他们就向穆罕默德投降。穆罕默德宣布特赦麦加人,并特别赠送礼物给统治阶层。麦加克尔白里的偶像和仪式壁画全部都被清除一空。穆罕默德宣布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让该地成为穆斯林朝觐的中心,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虽然他攻克了麦加,但他却选择返回麦地那,让阿塔布·本·乌赛德统治该城。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区的其他活动使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半岛,终结了麦加长期以来的混乱。
穆罕默德逝世于632年,但伊斯兰教势力在几百年内却抵达了北非和亚洲。麦加不仅持续吸引了阿拉伯地区,更吸引了帝国境内的朝觐者。麦加也吸引了希望终年定居克尔白附近的学者和虔诚的穆斯林,由于到麦加朝觐有其困难之处且因花费考量,朝觐者多半选择乘船抵达吉达,然后再朝内陆前进,或者搭顺风车,跟着从叙利亚到伊拉克的骆驼商队前往。

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掌控麦加之后,麦加暂时又登上伊斯兰的政治舞台。祖拜尔是早期反对倭马亚哈里发的穆斯林。叶齐德一世于683年围攻麦加。后来,麦加很少扮演政治角力的舞台,而是成为一座虔信与学术的城市。数世纪以来一直都由当地的哈希姆家族所统治。
930年麦加卡拉米塔教派攻击并洗劫麦加。此教派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属于易斯马仪派并信仰千禧年主义,由贾纳比领导。1349年,黑死病袭击麦加。1517年,麦加谢里夫巴拉卡特·本·穆罕默德承认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地位,但在麦加仍然拥有极大的自治权。
麦加于1802年被第一沙特王国(瓦哈比教派)占领,并持续控制到1813年。这对奥斯曼帝国的威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为了重返荣耀,位高权重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奉命夺回麦加。他于1813年成功地克复麦加。1818年,瓦哈比派又被打败,但残余的沙特家族又建立了第二沙特王国,一直存续到1891年,即后来沙特阿拉伯的前身。
1916年6月麦加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于麦加揭竿而起,反抗奥斯曼帝国。他的军队于麦加战役之后首度夺得麦加。胡笙宣布建立希贾兹王国,并以麦加为首都。1924年的麦加战役中,谢里夫被沙特家族推翻,麦加并入沙特阿拉伯。1979年11月20日,沙乌地传道者欧泰比领导两百名武装的伊斯兰主义份子攻占麦加禁寺。他们宣称绍德家族已不再代表纯净的伊斯兰,禁寺和克尔白应当让有真实信仰的人管理。他们挟持数万名朝觐者并将自己关闭于寺内。此次事件持续两周,导致数百人死亡并严重毁损禁寺,尤其是萨法·玛尔瓦长廊。然而以不流血方式平息这次动乱的却是巴基斯坦的军队。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突击队派遣一咨询小组,提供巴基斯坦军队武器与攻坚计划。
1987年7月31日,发生朝觐者的反美示威,沙特警方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402人死亡(275名伊朗人、85名沙特人,包括警察在内,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45名朝觐者),649人受伤(303名伊朗人、145名沙特人,包括警察在内,以及201名来自其他国家的朝觐者)。
麦加海拔277米,距离红海大约80公里。麦加的中心点是禁寺,此地比麦加大部分的区域都低。禁寺周边是旧城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和苏克·莱尔,南边则有苏格·阿萨基尔。沙特人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传统的房屋由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麦加都会区的面积已超过1200平方公里。
麦加和沙特其他城市不同,冬季时反而较为温暖。温度可从半夜的17度飙升至午后的25度。夏季炎热,午后往往超过40度,晚间却骤降至30度。雨量稀少,集中在十二月和一月。一年中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天气型态,例如夏季时来自阿拉伯半岛或北非沙漠的沙尘暴。
麦加的人口密度很高。大部分长住麦加的人都住在旧城区,其中有许多人从事当地名为“朝觐工业”行业。沙乌地朝觐部部长伊雅德·玛达尼曾说:“我们从不停止准备朝觐事宜。”每年朝觐者涌入麦加副朝。在都尔黑哲月的最后几周,平均有四百万穆斯林抵达麦加大朝。
朝觐者来自不同族群与背景,主要来自非洲、中非、东南亚、欧洲以及中东。有许多人干脆留在麦加,定居下来。麦加的族群比其他的沙乌地城市还要多元,文化也更兼容并蓄。过去五十年来的石油收益也带来了数十万移民劳工。
麦加的经济极度依赖每年的朝觐活动。朝觐季节期间所赚取的利润超过一亿美元。沙乌地政府为朝觐活动花费达五千万美元。麦加的水源稀少,食物必须自“舒艾巴”水厂和吉达输入。尽管如此,波形铁皮制造、铜生产、木材商店、沙发皮套服务、植物油提炼厂、糖果制造、面粉研磨、面包烘焙、家禽养殖、冷冻食品进口、照片冲洗加工、秘书工作、冰块工厂、饮料罐制造(不含酒精)、理发、书店、旅游代办处、银行等工业一直维持至今。
数以千计的沙乌地人每年都会负责监督管理朝觐活动,且到各大旅馆和商店去当职员,以服务朝觐者。麦加现有高速公路环绕着,且拥有购物中心与摩天大楼。麦加拥有特有的区域方言,称为希贾兹方言或麦加方言。被视为阿拉伯语里最正统的方言之一。希贾兹方言吸收了来自其他阿拉伯语方言的元素,包括黎凡特阿拉伯语和埃及阿拉伯语。
麦加的正式教育在奥斯曼帝国晚期开始,并由哈希姆统治阶层延续下来。首先改善麦加教育的人是吉达商人穆罕默德·阿里·宰纳勒·里阿。他于1911到1912年间创立了“成功学校”,耗资四十万英镑。这里有很多公立与私立学校,分成男校和女校。共约有532所男子校,681所女子校。教学语言都是阿拉伯语,着重第二语言英语。外国人设立的私立学校,则使用英语教学。国际学校也允许男女合校。麦加只有一所大学,即诸城之母大学,1949年创立时名为“沙里亚学院”,1979年转型为公立大学,1981年改为今天的校名。
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据《古兰经》经文,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因此称禁寺。禁寺环绕着克尔白,是穆斯林每日礼拜所面对的方向,被穆斯林认为地球上最神圣的地方。禁寺也称为“大清真寺”,包括内外礼拜场地在内的面积共有356800平方米,在朝觐季节期间可接纳至四百万人。麦加的拱门,形状像一本打开的古兰经,标志著禁地的起点,只允许穆斯林进入。麦加最近的扩张出现了现代化的地标,如abraj al bait塔群,高577米。塔群位于大清真寺入口的对面。
作为历史名城,麦加拥有像克尔白等数百处历史地标。麦加兵营曾是麦加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奥斯曼帝国的城堡,面对着大清真寺。不过沙乌地政府已将之拆毁,免费提供给周边的新旅馆和商业建筑。从旧城西向吉达方向逶迤的新市区,则是高楼大厦,贯通市区的宽广马路以及广场上的巨大喷泉等等,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色。
伊斯兰教规规定信徒的“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到麦加去朝觐,《古兰经》也载有到麦加天房去履行朝觐的义务。“朝觐”是传统和纪念“先知”的宗教仪式,又是一种带有自发地促进各国穆斯林间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年会。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这些年来有70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使到朝觐期间的麦加变成光怪陆离、万花筒般的世界。这里集聚着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居民的服装、语言和习俗还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
禁寺广场中央,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又称“天房”。天房外东南墙角,离地1.5米高处,镶有一块黑色陨石,穆斯林视为圣物,进朝觐者游转天房经过此石时,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致意。天房东南侧的“渗渗泉”,被视为圣水,游转天房后,在此饮水,以沾吉祥。城东20公里的其他圣地: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和米纳等地,是朝觐者要站山诵经、“射石”(驱邪)活动之地。
“阿舒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十”,也就是伊斯兰教历的1月10日。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很重视这个日子,称此日为阿舒拉节。
“登霄”一词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是阶梯的意思。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时,即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夜间,由天仙哲布来依勒随同穆圣乘仙马,从麦加城的禁寺夜行到耶路撒冷的远寺,在那里身体和洁净的灵魂(鲁哈)一并升高到第七层天上。这是圣门第子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的穆圣升天后,凭借安拉的特慈,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并在哲布来依勒天仙的陪同下会见了古代的列圣,如阿丹、尔萨、耶哈亚、尤素福、伊德里斯、哈伦等。同时还参观了天堂和地狱的真实情景。安拉在此夜为众穆民规定了每天五番天命拜功。穆圣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的住所。从此,耶路撒冷便成了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
“拜拉特”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清白和豁免。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总结一下一年的功过是非,祈求安拉的宽恕。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8月舍尔巴乃第15个夜晚。也称拜拉特夜和坐夜。
“盖德尔”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定夺和前定的意思。具体时间是教历9月莱埋丹第27个夜晚。称盖德尔夜。据说是安拉在这一夜将全部《古兰经》从天牌上,一次性地降在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而后通过哲布来依勒天仙在23年中零星地降示给穆罕默德。
当地饮食习惯基本与其他穆斯林地区相同。阿文“SHAWALMA”是一种土耳其烤肉,广受阿拉伯人的青睐,音译为“想我了吗”。“烤爸爸”同样是“KABAB”谐音戏称,就是我们所说的“烤羊肉串”。烤全羊、烤全驼则是富人的盘中餐。
一直以来世界天文学家一直争论一个问题:格林威治村和麦加哪个是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地球中心点。2008年4月20日多哈天文学国际研讨会上确认:地球准确时间的本初子午线从圣城麦加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