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2009-05-13 22:22:43)
标签:
杂谈 |
因为昨日有雨,天气降温,今天出门,天空洗蓝,高远而清澈。难得有初夏的舒展。
有位同学推荐了一本书《爱的艺术》,是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作品。以前买过,都没来得及翻开来。今天看了他推荐的文字,马上要翻出来,掸掉灰尘,好好学习一下!
“这本书指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
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
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
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
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
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
进。”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就是典型的美国的思维方式,人要是活得Civilized 到如此培养和修炼爱的能力,那就如同每天要靠吃维生素来维持生命一样。过分把人的肌体和精神“分子化”了。把追求幸福这件事,变成了一个化学实验般要求精确地过程。
我最近老是看到地震灾区再孕妈妈的故事。这是最最让我心疼,心痛又充满敬意的关于灾后重建的故事。那些高龄的母亲们,忍受着巨大的哀伤,承担着生命的风险,在爱与愧疚中,在希望与担忧中,在欣喜与悲痛中孕育新的生命。与其说这是父母的伟大的爱,不如说这是绝望中勇敢的自救。有几对夫妇,来自绵阳农村,他们逝去的独生子女停留在17,8岁,而新生的孩子已经两个月。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后很短的时间,他们已经种下了新的生命。我不禁感叹,人类的自身修复能力总是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强很多。坚强,不是由教育获得的,而是生存的本能。
人,是学习力很强的动物,生活技能,社交技巧,甚至爱的能力,大概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获得。不过,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不是老师,而是“活命”的压力。当经历重创,彻底一无所有之后,为了活命,什么能力都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具备的。
如果只是为了“活得更好”,那就可以把“爱”当艺术品,欣赏,琢磨,用好学的心态,慢慢地克服自己的惯性,训练“爱的能力”;但如果是为了“活下去”,那“爱”就绝不再是艺术品,而是生存的必需品。经历过一次丧子之痛的农村父母,目不识丁,但他们的爱,也许更透彻,更深沉。
残酷的命运,在瞬间让他们成为了最伟大的爱的践行者。这不是艺术,这是人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