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暂歇家中

(2008-12-14 12:31:01)
标签:

杂谈

今天去复旦视觉艺术学院。参加主持人班的学生和上海的主持人结对拜师的活动。我去年的“学生”是个笑容很甜美的女生,今年大一的又是个被称为“小邓超”的帅男孩儿。眼睛很亮,有点憨憨的,还有点青春痘。很讨人喜欢。他是89年生人,和我表弟一样大。我觉得真奇怪。在我的印象里,表弟就是光屁股被放在餐桌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换尿布的小子。可是转眼他们就已经是成年人了,我反倒对“成年人”这件事越来越没把握。当他们的老师可实在不敢当。因为我在这条路上的前几年比他们要无知得多。现在除了多些实战经验外,也并没能总结出一些可以口传身授的心得教诲。我自己还一肚子的困惑想要修炼呢,应该以师姐相称才当。我只能和老实地告诉他们,进步靠悟性,成功靠运气。悟性乃天赋,运气得要撞,努力了未必成功,但不努力肯定更没戏。专业上少知道些,未必是坏,其他方面多知道,肯定是好。

 暂歇家中

 

最近的我自己的生活,可不就是人在旅途,任意东西。很多无关工作,却当是建设自我的重要部分。

 暂歇家中

 

 

 

 

 

暂歇家中

丽江古城久负盛名,且人气十足。即使在冬天的淡季,街上依然摩肩接踵,尤其是到了夜晚,人声熙攘,让人恍惚是来到了北京的三里屯或南罗鼓巷。丽江古城当年是因为纳西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活着的民族文化”,纳西的《东巴经》里如此描述纳西族人“我是九天先祖的后代,我是七地先宗的后代,我是翻九十九座山不累,猛狮壮象的后代。我是大江大河一口喝干不解渴的后代,。。。身经百战而不死者的后代”。 如此豪迈的气势让人感动不已。这段话如今是《印象丽江》的台词。而纳西人成了身穿民族服装的演员。丽江今天的气质,并不是本土文化的气质,而是游民文化的气质。城市里的男男女女,来这里消遣,消费,消磨,最后消灭了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让纳西变成了符号性的摆设——背景里的雪山,低矮的屋檐,小商铺里的纪念品。生性彪悍的“天的儿子”,被手拿现金的城里人强制走婚,精血里的野性也被稀释得差不多了。

 暂歇家中

很多人说丽江的商业气息太浓郁,没有了当年的淳朴。我觉得这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身为游客,来了,走了,却要把自己的心灵满足建立在当地人的贫穷之上,真够自私。本地人谋求生财之道,游客追求舒适方便,两者都和“淳朴”背道而驰,一媾和,丽江就有了全世界一样的XO,高尔夫场,平地而起的悦榕庄。但没有如果没有这些,只靠蜂拥而来的游民搭小店,租小楼,丽江玩完儿得更快。所以我觉得商业气息浓绝不是诟病的理由。本土文化的势弱,不是发展的错误,而是发展的代价。少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就只能有所妥协。丽江,要直接把古城献出来,那是贴身肉搏,好像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桶水拿出来,别人取掉两瓢,自己就少了两瓢,亏了。其实古城是家里最美的闺女,是用来打招牌的,得在家好好养着。要嫁,就得嫁村里其他家的小姑小姨,万一碰上几个败家女婿,也不至于就没得玩儿了。

 

这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文化真是强悍啊。像一群白蚂蚁,专找当地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蛀空成一个躯壳,在里面注入香槟,音乐和暧昧的光线。从上海的新天地开始,到外滩N号,杭州的西湖天地,成都的锦里,北京的前门23号。。。。。。全是老外来搞的。我觉得这有点可怕。因为追求享乐是所有人的本性,中国人现在有钱消费了,但没有服务经验。老外有经验,有技术,有资源,一把俘获了中国有钱人的身心,名利双收。而地方政府急于发展,就很容易急吼吼的把自己的风水宝地给贡献出来。中国有很多像丽江一样的旅游宝地,要发展,还真得傍俩洋人大户,但傍的时候海一定还得留两手啊。

 暂歇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人在菲律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