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棵树中去①
池凌云
我无法描绘一棵树
它的憧憬引来永无终结的风
所以,到一棵树中去。
我不了解毫无保留的枝杈
那绿色,像要记录下什么
所以,到一棵树中去。
要医治一天的扭曲和贫乏
轻易就熄灭的火,被一个念头捆住
所以,到一棵树中去。
它比我看得更清楚——
生命之美深藏于根须和落叶
空气和土壤互相唤醒,获得新的素质
所以,到一棵树中去。
阅读提示:
池凌云是一个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的诗人,她的许多诗说出了生命、大地和宇宙的秘密。这也是一首说出了秘密的诗——这是一个诗人和一棵树共享的秘密。树木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自处卑微的地位,把空气、土壤和阳光转换为生命之美。在这一创造的过程中,树木体现了一种非凡的坚韧,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它永远屹立不动,忠实于它所扎根的大地,也忠实于自己的命运。在这首诗里,人的世界和树的世界是在一种强烈的对比中呈现的。人的世界充满了扭曲和贫乏、短暂的热情(“轻易就熄灭的火”)和无谓的执着(“被一个念头捆住”),因而远离了生命之美。树的世界正好相反,它扎根土壤,和永无终结的风互相呼应,而且总是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因而体现了生命本质之美。所以,诗人反复向读者发出呼唤:到一棵树中去。这一反复也赋予了诗歌稳定的节奏和速度。
就诗的构思而言,诗人先从两个否定性的陈述起笔(“我无法描绘”、“我不了解”),然后迅速地引向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所以,到一棵树中去”)。在头两节中,这种肯定和否定处于一个相持以至对峙的状态,到第三节,否定性的力量开始退场,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医治”,最后以对树木生命之美的赞颂结束。构思严密而表达精当准确,毫无多余的修饰成分,达到了高度凝练的状态。
事实上,树木所拥有的品质也正是诗人所有的。诗人正是依靠一种类似树木的坚韧,从艰难的生活中成长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同时把爱和温暖带给一个并不总是美好的世界。诗人的成长过程体现了一个类似树木把阳光、土壤和空气转换为生命之美的过程,其中蕴含着真正的力量和尊严。
(西渡)
① 选自《池凌云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池凌云(1966—),当代女诗人。
《诗歌读本》(初中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