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古开新画中禅 古雅秀润开生面—松江画派【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2013-07-19 15:01:42)
标签:

《读者欣赏》

文化

“松江画派”不仅从历代绘画风格中进行融汇、综合,确立自己需要的绘画风格要素,也从文学作品以及自然山水中积极进行绘画风格要素的汲取、领会和提炼,在这一点上,董其昌最具有代表性。画家从前人诗句及优美的文学意象中寻求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和绘画新图式,是新风格和笔墨语汇得以确立的最有效的取法途径和精神本源。

画家初以古人为师, 后以造物为师。吾见黄子久天池图。皆赝本。昨年游吴中山,策筇石壁下,快心洞目,狂叫曰:‘黄石公!’同游者不测,余曰:‘今日遇吾师耳’。(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http://s14/mw690/489e390dgx6Bb5UpUwB1d&690古雅秀润开生面—松江画派【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师古开新画中禅 古雅秀润开生面—松江画派【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答赠菊作山水图 (清)王时敏 南京博物院藏

将古人山水风格样式和自然景象样式进行比较、分析、修正,从中领略到新的绘画风格样式和笔墨境界,以获得山水新的风格式样。

画之道,所谓以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碎,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黄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知命,赵吴兴止六十余。仇与赵虽品格不同,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莫是龙《画说》)

画家认为绘画风格的形成与画家本人所秉持的世界观、绘画思想有深刻的关系。绘画风格必须深刻关注画家本人的心理,关注画家的直觉体验、内心觉悟,才能“极其才情之变”,“放情林壑”。他们以淡为宗,追求平淡天真、自然平易的绘画风神。

“松江画派”鲜明的绘画风格为明末清初的绘画探索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方法,并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接续了“松江画派”衣钵的王时敏、王鉴、程正揆、髡残、龚贤、渐江、担当、王原祁、石涛等所探索开创的绘画新式样,也是从“松江画派”的风格范畴中作出的新拓伸。

“松江画派”在长期的绘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笔墨语汇观念,将笔墨从自然实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画禅室随笔》)

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莫是龙《画说》)

笔墨不仅是客体对象的构成部分,更成为画家表现的载体和画面的直接构成要素,可以作为画家性情直接表现和反映的语言形式而存在下来,笔墨作为独立、自觉存在的画面构成要素而成为绘画的直接表现对象。将笔墨彻底独立出来作为画面的构成要素,使笔墨语汇在中国画要素中具备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地位,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理论范畴,提升了对笔墨所具有的表现性、抽象性、主观性的认识。这使中国画在晚明时期就因为具有了现代绘画的某些要素和现代绘画观念的萌芽,从而成为现代绘画的先驱。“松江画派”有关笔墨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可以看作中国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水岭。

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审美价值趋向,“松江画派”走出了独具自身特点的绘画创作道路。“松江画派”将哲学、宗教、文学、书法等各种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吸纳进来,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能量,将中国绘画推进到了新的境地和范畴,使文人画的精神能量获得巨大的提升。“松江画派”开辟出来的主观性、抽象性、表现性以及高度注重笔墨质量的绘画创作方向的选择,强化了中国绘画的固有特色和文化优势,时至今日,“松江画派”画家总结、开辟出来的中国画的基本绘画范畴和原则也不容否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