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1830460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闽东行】三坊七巷的阳光
(2019-08-21 07:18:52)
标签:
福州
三坊七巷
历史
文化
分类:
山水有情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一副对联让“三坊七巷”名声鹊起影响力蜚声海内外,这里面表达了近代文学家陈衍对故乡深切地爱,同时,也表达出了陈衍对所处时代的思考及无奈。今天的“三坊七巷”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曾经人杰地灵之地,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名字的出现是最早的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当时的名字是“七巷三坊”。现在的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略40公顷。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历史,大部分建筑仍保存完好,2009年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现在的建筑主要是清代和近代,从这里走出的名人有:林则徐、严复、林旭、冰心等。
来这里,主要就是看这些建筑物及名人故居,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文化氛围。 南北走向的南后街是一条中轴线,它的西侧有三条“坊”、东侧是七条巷与其垂直相接。南后街有许多商铺和名小吃店,坊和巷里则是许多的名人故居。现在也是居民的住所,如果门上挂着私人住宅,是不对外开放的。
在“三坊七巷”沐浴着历史文化的阳光。城市的时空穿越古今,是有历史有温度的。城市改造不能一根筋似的打破旧世界,要保留一些有文化特色的街区,要保留城市长成的记忆,要保留乡情、乡愁。
要了解一座城市并不能只看现代建筑,你可以选择一条老街,一个街区,慢慢地行走其间,走过“三坊七巷”的同时,你也走近了福州文化,走近了福州的风土人情。
“三坊七巷”都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通行二驾马车都很困难。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宽,有人则名。
南后街上商铺林立,集中都是一些福州的老字号的传统商品,特色小吃饭原汁原味。
三坊七巷街区有一些艺人工作室,走到工作室内能近距离欣赏他的美术作品,这里主要是做根雕。
崖柏根雕布袋和尚笑容可掬。
街上青铜雕塑的当铺:穷人将包袱递上,传递上的是一种内心渴望,回应他的账户先生毫无温度的表情。
严复,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是在学手艺,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通往历史之门总是半遮半掩,有时还云里雾里。好像谁说过:今天的现实害怕历史,以致历史也害怕今天。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闽东行】大山深处的风景
后一篇:
【浙西行】遇见江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