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平凡的世界》
前些时候电视里在播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我看到电视剧的画面总感觉1975年时的农村场景不真,和当时的气息吻合。想到自己以前曾翻过这小说,当年阅读时感觉写农村很真实但苦巴巴的,只看了小说的一小部分。80年代有一些新观念新思潮的读物,那时开始从看小说转到一些其他类的书。我看到在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我重新找出小说来看,这一看就丢不下了,一直将三部(100万字)的大作认认真真地读完了。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随故事情节波动,好像我是和小说中的人物在共呼吸同命运,总希望善良的人们都有好结局。这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小说。
在读小说《平凡的世界》时电视剧正在播放,我不看电视剧只读小说,感觉电视剧拍不出小说的味道来,看电视剧会破坏我在小说中感受到的场景和人物的形象。小说里孙少安一家的生活是从1975年开始的,1975年也是我下乡当知青的年份。小少安的一大家过着极其贫困的日子,在那无法保证温饱的日子里,这个家里却充满浓浓亲情。小说描写人的苦难生活,人在苦难日子里的心态和情感真实的程度是其他书里看不到的,没有能达到路遥小说这个水平,这样准确这样仔细。路遥的小说里涉及的人物说有近百人,但多数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小人物“逛鬼”王满银在路遥的笔下很生动地生活着,他的经历也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小说的结局让我为其中的人物纠心,多希望他们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不该如小说结尾那样。
我看完小说后我又开始重头去看电视剧,我把电视看成是另一个《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是电视剧,小说归小说。有了这个心情看电视剧就自然了,电视剧里的演员大部分都很称职,只是年轻演员没有在70年代生活过,表现那时的生活总有一些欠缺。劳动的场景,没有参加劳动是表现不出那个氛围的,如像电视剧打铁的场景,一看就知道太假了。但电视剧也有很多亮点,孙少安演得非常好,他已经进入到自由王国,怎么演都是孙少安,孙少安的父亲孙玉厚吃馒头的小动作真是很到位,只有饿过饭的人才有那样的情感表达,才有那样的眼神。电视剧的片尾歌曲也让人难忘。
读一部好小说是一种精神享受,路遥《平凡的世界》是给那个十年(1975-1985)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由于他从小是在苦难的岁月成长,他对这个世界有更真实的认识,他又花了常人难以相像精力,完成了一部史诗般的巨著。正如路遥说的: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
▲找出当年买的小说,从头开始读路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