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回荡几十年
我相信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对音乐不感兴趣,那他成年后也就不会特别喜欢音乐。人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如果小时候没有成习惯,大了就难再成习惯,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和我小学同学聊天的时候,我总会提到我们的音乐老师,是她在我们小时候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爱好,对音乐的兴趣,就好像因为她的音乐课,让我们从小就接近音乐,和音乐结交成了朋友,我音乐的兴趣是始于我的小学老师,曾老师。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了,上小学是在文革时代,整个教学根本谈不上认真不认真,经常停课,就是上课也不知道讲些什么东西,唯一让我记得住的就是音乐课学的歌,如果要让我现在唱,听的人一定会认为很滑稽,试试:“打开地图我在寻找印度支那,密岭里的小战友,此刻你们战斗在哪座山下…..”,这算是当年的儿童歌曲了吧,还有就是歌唱文革的歌曲,《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曲调我还记起,还有不少这类的歌曲。想想很有意思,我小学受到的教育,能准确地记得课堂内容就剩下这样一些文革歌曲,但也就是这些文革歌曲,算是我早期接受到的音乐启蒙教育,所以我不忘我的小学音乐老师。
我们小学有一间专门的音乐教室,这间音乐教室是独立并远离其他教室的一间平房。这间平房里没有课桌,只有凳子,没有讲台只是前面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字报”大小的歌单,曾老师坐在脚踏风琴前,边唱边教我们。上小学时音乐课唱歌像似在凑热闹,扯开喉咙大喊大叫,是音乐老师用她的经验和智慧来调教我们这帮不知道什么是美小屁陔,有时她会点名一二个唱得好一点的小孩起身来唱,点名的时候很有意思,她经常将学生的名字说错,还经常叫成他哥哥或者他姐姐的名字,想想也不奇怪,因为同学的哥哥姐姐也都是她曾经的学生。虽然在那个年代唱的都是一些“革命歌曲”,但老师尽量让学生将自己音乐潜能发挥出来,让音乐有美感,让曲调唱得准一些,音乐要靠谱而不要跑调。曾老师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不喜欢批评她的学生,音乐课总是充满欢乐。
感觉她的音乐课实际是在播撒一粒粒种子,等待着将来发芽,也许她看不到在哪里发芽,我想她也许能听到。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每当回想起来都是温馨的,快过节了,今天又想到了她老人家,她教我唱的歌一直回荡了几十年,算是忘不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