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桂林春江水
上周四的红眼航班到桂林,第二天早上醒来望见远处的山确认自己是到了桂林。现在说要去那个地方经常是乘座飞机,过程就像打了包的特快专递一样,空中二个小时就到了,然后装进小车送到饭店整个过程都是程式化的。我这是第二次去桂林,第一次去桂林是1985年的事了。现在去桂林和上次去桂林的心情大不相同,因为有前后二次到桂林旅游,所以不论走到那里总有一种在寻找过去景物和在比较的心情。
上午十点钟的游船从桂林到阳朔,这是游桂林的标准路线,也算是黄金水道游。我问导游是不是在漓江的象鼻山边上出发,导游说船码头从1992年就改在象鼻山下流约二十公里的地方了,减少了一段行程等于减少了一段浪漫,像似剪切掉了一段画廊山水画。虽然移动了码头却没有移动我的记忆,当年是在象鼻山边上船开始桂林山水游,象鼻山上船作为旅游的起始点更富有诗情画意。
船到阳朔是中午时分,现在的阳朔也不像当年了,商业活动的内容很多,行走在阳朔更像是一个商务活动。我们也去大榕树,就是刘三姐和阿牛订婚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公园,来到时阳朔的游客都会到这里。我看到不少穿小数民族服装的人,原来他们是租服装来冒充的,角色的转换租一套行头就ok了。阳朔晚上有实景山水表演印象《刘三姐》,说实话如果真作一个对比,印象《刘三姐》肯定不如电影《刘三姐》给人的印象更深。
这次在桂林游玩总会生出和上一次对比桂林旅游的念头,就来比一下吧:现在交通肯定方便多了,导游的车送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但几个公园跑下来东南西北还是搞不清楚;上次是拿着地图乘公交,三天下来却把桂林城市格局搞清楚了。上次在桂林走到象鼻山有一种走进画里的兴奋,这次看到象鼻山却有一种被包裹的感觉,要进公园才能看到象鼻子。二次在桂林总的比较起来是现在的节奏变快了,变得更方便了,这样的另一面就是缺少了些生活的细节,旅游也是一种生活,生活本来是由细节组成的,少了细节就少了一些诗情画意,少了一些生活中的雅趣。
1、只有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环境中,你才能体会到山水相连是最让人心情舒畅的。
2、在漂流中,在水面上,想到了四个字:山青水秀。

3、看到七星岩如同看到老朋友,只是它不记得我。前后二次进得七星岩,第一次是兴奋,当时看过溶洞不多,二十多年的时间,有了一些溶洞的阅历,在七星岩里不感觉有什么奇特,我只是努力在寻找我过去的脚印。(我问洞里的导游,七星岩三个字是谁写的,她不知道,我在网上也没有查到。)

4、印象《刘三姐》场景,美丽的色彩。音乐起:“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5、印象《刘三姐》场景,灯光和舞蹈,成就了一组组的梦境。

6、印象《刘三姐》场景,音乐响起:“ 姐学呀织网妹学歌,姐妹二人呀梭对梭 ”

7、远处的山看上去总是青的颜色,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8、骆驼山,如果还有第三去桂林,还是要去看看这峰巨大的石骆驼,永恒的骆驼。

9、另一个角度观看象鼻山。二十年前水里是没有这几头小象的,可能是怕象鼻山太孤单了吧。

10、我想二十年前也会在这个角度留下一张照片,等我想找的时候再把老照片找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