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一次到外地都有兴趣想看看那里有特色的地方,地方特色就代表那个地方的个性。这次我去广州开会之
前南京的一个好友告诉我去看看开平的碉楼,说我会喜欢的,不错我看了碉楼也真是喜欢。在广州和同学说起看碉楼,他告诉我说以前他们路过开平就能见到路旁碉楼,只是电影《让子弹飞》上映后到开平看碉楼的游客就更多了。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距广州市110公里,那里的碉楼比较集中,从资料上得知现存一千四百多座,早在400年前就有建造碉楼的。开平的碉楼群静静的屹立在水塘、荷塘、稻田、草地中间,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碉楼外形、大小与民居风格迥然有异,但更具有迷人的魅力,感觉这样的建筑很浪漫。这样的建筑在历史长河中很孤立,与别的建筑没有形似的地方,就像是一叶偏舟,但现成并不孤单,还有1000多座碉楼。碉楼就像是地里自然生长出来似的,它好像是生动地站立在那里观望,又好像又在默默地述说着什么。
开平自力村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防范土匪和水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自家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它是这个社会背景下特定历史的产物。碉楼那不中不西的建筑风格正是碉楼自身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在建筑类型上应当属于它自己而不属于某某建筑大师。碉楼的大量建造反映华工异国他乡所创造的财富,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
这样的建筑命名叫碉楼而不是碉堡,可它的确是起到了碉堡的部分作用,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1925建造的铭石楼高六层,登高除了望远还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碉楼的每一扇窗户比普通民居的窗口面积小,窗户不是玻璃而是钢板,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
看到眼前碉楼多姿多彩及其迷人的形似欧美风情,让我感觉碉楼的浪漫,殊不知碉楼背后却是令人心酸故事,因为华侨在外辛辛苦苦挣到了钱还得要靠自己小心翼翼来保护它,如果不是防范土匪决绝不会造出这样异化了的建筑。它是很奇特的建筑,它有深厚重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它又是幸运的建筑,碉楼在解放前夕就弃之无用了,但它现在完好地站在历史的坐标上,静悄悄与周围的庄稼、周围的稻田共享阳光共经风雨。开平的碉楼是一个传奇。
我参观结束时在路边一小店喝茶,我问店主这些碉楼的后人上哪里去了,他说快要解放时搞土改运动,碉楼的主人听说要划成分就跑到南洋去了,他说碉楼的主人土匪都不怕,怕土改划成分。我是无言以对只有一声长叹。

碉楼的主人不知何处去了,碉楼还屹立在那里等待主人的归来。
”

几辈人的努力建造的碉楼,现在仅具参观和历史价值。
漂亮的碉楼就生长的稻田的旁边,不会被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吧。
碉楼钢门钢窗,好似牢房一样坚固,但挡不住时代风雨。
那个年代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只能把自己放在像牢房一样房子里。

人去楼空就是碉楼的真实写照,视角上碉楼很具有观赏性,稻田里突出生长出这样的建筑,但很难将建筑和环境和谐起来。

右边的碉楼已经倾斜了,成了楼歪歪。

老乡说,这家的主人有15个仔。

1925建造的铭石楼高六层,是第二高的碉楼。有点霸气外露。
照片是主人和他的三位妻子,室内玻璃富丽堂皇。
碉楼的时代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如果现在入住会觉得生活不便。

老乡说碉楼周围原来是有围墙的。

因为以前开平比较穷且远离社会,所以碉楼得以自然保护下来。

登上碉楼就像走进到了那段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