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了的电报
再过一些年如果你去问年轻人什么是电报,估计他们会答不上来,电报是以前很重要的一种通讯方式,它已经离我们而去多年了。在80年代以前,电话还不普及的时候,电报还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通讯手段,如果有重要的事要立即告诉异地的人,电报就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电报这种通讯方式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报发送事关双方,国内普通电报是6小时送达,加急电报是3小时送达。但规定是发电报方付费,记得三中全会以前发电报是论被字数付费,一个字三分钱,也许是这个原因发电报时是惜墨如金,既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又要节约文字,这就产生了一种文体:电文。一封好的电报不但意思表达精准而且文稿还十分优美,言简意赅。
发电报费用是一字3分钱,后就涨价到一个7分钱,译报费7分钱,就是说你传递一个字电文到对方就得1角4分钱。那个时候发电报真是想节约,能省一个字就省一个字,不像现在发短信随便写。为了发电报省钱,我还认真了解过发电报的规则,一个字7分钱,在电报的一个格子可以发6个阿拉伯数字算一个汉字,我正是利用这个规则帮我省了发电报的费用。80年代初,我每年要在重庆与南京来回二次,那时物流不通畅,我总是在二地带一些当地的特产,我出发电报是通知对方接站,帮我合东西。我先和对方约定好电报的解读方法,我总是让电报信息最大化,我发电报内容是一个6位阿拉伯数字,算是一个汉字的费用(7分钱),6位数的前二位表示到站日期,中间二位数是车次,最后二位车厢,我用一个字的当量完成一封接车的电报内容,内容表达准确又能省钱,又充满了乐趣。现在回想起来还难以忘记。
现在说都不会去发电报,也没有电报局了,但过去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我是不会忘记的,其实生活就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就是这些有趣的细节给我们平常的生活平添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