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眼睛在腾冲

(2010-11-03 14:21:11)
标签:

腾冲

和顺

历史

风情

文化

分类: 山水有情

我的眼睛在腾冲

    每次要去到一个没有到过的地方,总是对那个地方有个假想。腾冲是我梦里都想去的地方,这次是走梦里去了。这几年腾冲这个地名给我一个虚拟的印象慢慢地变得更为强烈,早就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篇章就离不开腾冲这一页,我今天也去翻开它。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有过急流飞瀑:远征军、飞虎队、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松山大战、焦土抗战、南洋机工……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谱写腾冲的故事一定会有着激烈快板的第一乐章;但也会有柔和、优美第二乐章那就是:和顺。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边远小镇,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雅化为“和顺”。我的“眼睛”是从和顺开始的,不但眼前景色养眼,而且耳边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历史的脚步声。

 

我的眼睛在腾冲
  飞临腾冲的天空,弦窗外看见空中朵朵雨做的云。彩云之南的边陲小城腾冲就在我的脚下了。
我的眼睛在腾冲
    必须从腾冲机场的停机坪出场,虽过霜降时节但这里清心的空气沁人肺腑,让人感觉特别轻松,腾冲机场远离喧嚣显得有点孤单和安静。

我的眼睛在腾冲

      我是带着简单的行李和简单的心情踏上这片多情的土地的。
我的眼睛在腾冲
    从路牌的指示来看,这些地方都是好去处。
我的眼睛在腾冲

   和顺,和顺,是人关于家园的一个愿景。
我的眼睛在腾冲
和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在一起。

我的眼睛在腾冲

    要找准了方向,和顺依托古镇的历史文化,民居、旅馆、刺绣、玉器、都在向游人招手,走进和顺,就走进了古村、古巷、古牌坊。

我的眼睛在腾冲

    宁静的小巷,是一条历史的绳索,一头拴着过去,一头联结着未来。
我的眼睛在腾冲
    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崔永元所说的和顺的第三个特点是“这里的人都‘不务正业’”。在和顺经常是放牛的老人清晨上了山,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却到图书馆去看书。
我的眼睛在腾冲
    和顺先民在古镇上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照壁、牌坊、名人手迹,和顺图书馆门前二处手迹:上为胡适,下为熊庆来(华罗庚的老师)所提写。我的眼睛在腾冲
    依山就势、顺河取向、聚族而居、以姓筑巷、和顺渲染出了和顺亦商、亦儒、亦农的雅致人文精神氛围。

我的眼睛在腾冲
    顺河取向、聚族而居、流水渲染出了和顺小镇亦商、亦儒、亦农的雅致人文精神氛围。这里也:“风景旧曾谙。”和顺也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我的眼睛在腾冲
    “山高不过脚板,路长不过马帮。”渐渐在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现代文明能替代的吗?云南山里人在世界上最险峻的横断大山中,手牵着马用脚走出了一条通往东南亚、南亚。又通向欧洲的道路。我的眼睛在腾冲
    山寨,可并非是出产山寨文化,这里出产哲学。艾思奇故居(是毛泽东的哲学顾问)这在旁边。
我的眼睛在腾冲
    人们在大树下听着古老的故事,故事在述说着活着的历史——手工造纸、雕版印刷,扬琴说唱、西腔皮影,珠宝翡翠……
我的眼睛在腾冲
   和顺先民在古镇上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寺观、宗祠。和顺的“寸氏宗祠”。建于清代嘉庆十年(1806年),宗祠大门为罗马式拱门,门外两道月台,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我的眼睛在腾冲
    月台、照壁、牌坊、石拱桥、名人手迹、字画、匾联,成为和顺文化的代表和见证。
我的眼睛在腾冲
    夕阳西下,小巷的酒吧又要开门了,游客聊着历史,陶醉着未来。

我的眼睛在腾冲

   夕阳炊烟、耕读传家、和顺小镇的一条条小巷,就是一幅幅看不尽的人生风情画卷。

我的眼睛在腾冲

    小巷,一头牵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梦也长、路也长……
我的眼睛在腾冲
    腾冲是云南边境上一块地貌神秘、历史厚重的边城,而和顺则是这边城里的精神家园,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顺,从悠远的历史走来,一路蹒跚;一路西去,它带着新丝路的曙光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