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需要智慧
(2010-06-29 14:54:18)
标签:
电视水电站地质灾害殷跃平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27日晚我看了一期CCTV[面对面]节目,记者柴静与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访谈节目:灾害预警。进入6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再次遭受暴雨袭击,持续的强降水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惨剧频频发生,真是天灾加人祸,也是是经济发展太快了,也许是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也许印证了那句老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节目对话的主题追问: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
我看这期面对面节目的水平还是很高的,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话题,更重要的是谈话的对象是谁。这期节目的主人翁是殷跃平。以前肯定不知道老兄是谁,看了他节目不错,在网上查了一下,殷跃平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部主任,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四川自贡人。面对面的主持人是柴静,面对提问有时提的问题是不好回答的,而有的问题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只有巧妙地回答问题,才不让主持人的问题难堪,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个中滋味观众自己才能体会。我们来看看实例:
(问题一)柴静:从科学角度来讲,这样的一个地区应不应该建这么多水电站?
(这个问题是不好答的,如果顺着回答应该或者不应该,就必然出问题,修建水电站是要一定级别的部门批准,能随便说应该不应该吗,去批评那个部门吗?不去找这个麻烦了,他绕过这个问题。)
殷跃平:我到甘孜的一个县去,我就问过当地的县长,我说你们修这么多水电站会有很多问题,包括它的县城都是滑坡。他说我修这么多水电站,自己一年的税收,光税收就有4个亿,所以有4个亿过来以后,发展得就非常好了,心里底气就足了,但是带来这方面负的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水电工程引发了一些灾害,同时水电工程本身也是受害者。
(问题二)柴静:那也就是说,并不是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是吗?
(也不正面回答,说没有肯定不对,社会不答应。说是也不对,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殷跃平:现在从整个工程建设来讲,逐渐用几个参数来取代了这种区域性认证的这种倾向。但是,特别是在强地震活动区或者强烈的构造活动区,光凭几个参数是不行的。
(问题三)柴静:您本人也是专家,您愿意受到这种这样一种刚性的约束吗?
(回答是也要出问题,显得自己是好汉,必得罪同行。说否当然也没有必要。)
殷跃平:像我们搞地质灾害的工作,我把它形象比喻为“坐牢工程”。
我看他们对话我还真有点入神,看殷跃平不紧不慢地回答,既说清的事情的一些真相,也没有给自己找麻烦,当然也没有让主持人感到难堪。对话节目就是要靠幽默,就算是提问不恰当,但是睿智的回答是能把话题进行下去的,这样双方都不会紧张,而观众自己去吸收里面的营养,我看那天的节目就是这样。
其实我看到过以前有些专家在批评我国西部水利开发有些过头,破坏了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就像是对三峡水电站也是有不同的声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问题可能会看得更清楚的,对于问题本身来说有争议应当是允许的,只是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