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的记忆
(2009-03-07 16:57:57)
标签:
豆腐乳味觉腊肉豆花记忆杂谈 |
分类: 往事如烟 |
味觉的记忆
同事给我一瓶豆腐乳,说我可能不习惯这个问题味道,因为是老家人自己做的。我说不会的,我对一些有特别味道的食物都能接受,贵州的老干妈豆腐乳、北京的王志和臭豆腐乳统统喜欢,当年在农场读书劳动的时候,如果什么菜都没有了,豆腐乳总是不会缺少的,多年来它在餐桌上总有一席之地,算得是菜肴中的老牌明星了。我回家吃饭打开尝试个中味道,突然感觉灵光一现,这个味道就是我当年下乡当知青时吃到豆腐乳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当年老乡自己做豆腐乳送点给我尝尝也就是这个味道,看来这那豆腐乳的味道像一种什么生物码一样已深深植入我是记忆里了。
味觉还会有记忆,有的,而且是双重的记忆。不仅能记住童年吃过的美味食品的味道,同时还能记住当时的幸福感,这种记忆是很牢固很可靠的。现在有时我路过正在剪草的花园,淡淡的青草味飘来,我刹那间就联想起当知青在田间的感觉。有时闻到烧柴草的味道也能联想起自己烧柴做饭。一个味道能提醒我对往事的记忆,有个词要用在这里了:回味无穷。
味觉的记忆是双重的,有幸福的感受但一定也会伴随一些无奈的印记。我下乡在山区每年的口粮里一半是红苕(红薯)和玉米,没有什么油水再加上吃粗粮,真是把胃吃伤了,后来回到城里我几十年都不喜欢吃红苕(红薯)和玉米,感觉这味道是和苦难联系在一起的。我认识一个当年福建的知青,他说回城后他再也不吃竹笋了,当年就把一辈子的竹笋吃完了。我在电视里看到张贤亮也是对红薯也深恶痛绝,看到它就能回想起吃不饱饭的年代。
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烧的菜最好吃,因为人在小的时候味觉最丰富,舌头上有很多的味蕾细胞,能细腻地感觉多钟味道。有人说现在的东西不如小时候的好吃了,一是没有以前吃东西的环境,还有是自己对味道敏感度降低,味觉迟钝了。有人说听觉的记忆可靠,我看味觉的记忆力也是很牢固的。我总是怀念在农村吃腊肉、豆花的那种感觉,那种感觉是和快乐连在一起的,现在回到老家别人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腊肉、豆花,腊肉和豆花代表了那个年代我享受到的快乐,现在还想吃到是因为总想属于那年代幸福的滋味复制粘贴过来。有时我好像是在追寻过去的美味和流逝了的愉悦,一些味道,总在脑中翻腾缠绕,不能平息,那是一种永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