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音乐性情痕迹文化 |
分类: 往事如烟 |
岁月留痕
凡是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有记忆的人,都会熟悉一首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那个时期是文革后期,我们耳边响起的音乐多数都是高亢的革命音乐,抒情的音乐不多,既抒情又能反映人们的心声,又要能通过有关部门的审定,所以要出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扬鞭催马运粮忙》就是一首难得的好曲子。尽管那时物质生活贫乏,可那时的人们对生活却不乏激情,也许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缺少理智,但那时的人们不缺少真情。
时间就像是一条河,它是不能倒向流淌的,没有在那个时期生活过的人们是不好想象和体会那时人们的性情的,只能从那时传承下来的文化去感受那个年代。六七十年代的事很多人不愿意提起它,可人们却无法记忆它,生活中是音乐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扬鞭催马运粮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曲子。这首曲子是魏显忠创作于七十年代初期,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当时学吹笛子的人都要吹这一首曲子,这首音乐表现出了农民吆喝着赶马的热闹红火场面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一段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四句体的歌调热情欢快,对答呼应的短句情趣生动活泼。突慢后转入对比性的中段。中段舒展而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充满着喜悦的情绪,抒发了乡亲们欢欣自豪的心情。这一主题在反复时的花簇节奏,使音乐增添了一种乐观、诙谐的色彩。再现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奔放。最后在模仿马的欢嘶以后,笛子奏出高亢的歌调结束全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音乐,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就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观念。什么时代就产生什么样的音乐,现在这个时代就产生这个时代的音乐,就反映现实人们的性情。现在的人们是无法写出那个时期的音乐的,无论你怎么模仿也是回不到从前,因为现在人不具有那个时期人的性情,不具有那个时代的氛围。我认为在历史长河中不会有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每个人每个作品都属于相应的时代,而只能是在历史的文化中能找到那时的一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