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老虎灶开水温馨文化 |
分类: 往事如烟 |
远去了的生活细节
南京城区里还有“老虎灶”。昨天我乘车路过尧化门时在车上看到的,灶前边放的一块木牌上用粉笔写着“开水一瓶四角”。提起“老虎灶”,可能要三四十岁以上的人才有印象了,年龄更大一些的多少还会觉得有些亲切,虽然“老虎灶”在过去是一个我们很熟悉很普通的地方,那里没有名流出入,更不是什么高档奢华场所,但当年老百姓过日子常常是离不开它的。
“老虎灶”其实就是一个开水店,供应开水的地方。俗称“打开水”的地方,上海人称“泡开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有这样一个情节:何兰芬在老虎灶打开水时,被换了一个热水瓶,瓶塞里边藏一个纸条,何兰芬知道李侠就要放出来了,老虎灶还是一个传递情报的地方。据说“老虎灶”名称的来历是因为烧水炉膛口开在正前方,如一只张开大嘴的老虎,灶尾有一个高高竖起的烟囱管,就像老虎翘起尾巴,因此人们很形象地称之为“老虎灶。”普通老虎灶灶面置有三只烧水锅,三只锅中央有一个加煤孔,烧水锅和烟囱之间还有两只积水锅。在江南一带有一种老虎灶、叫“七星灶”、炉灶只是一只大缸,缸里用泥和砖砌成七个火孔,孔上放七只铜壶烧水。样板戏《沙家浜》里阿庆嫂就有这样的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看来她的茶馆里就有一个“老虎灶”。
几十年前人们还在普遍用煤球炉烧水做饭,有时烧水和做饭往往无法兼顾,经常要去老虎灶打开水,那时老虎灶的主营是卖开水,如果摆一张桌子就算是兼营了茶馆、后边再添设一小房间,拧进一桶热水能洗澡就算有了浴室,一个老虎灶大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老虎灶的上方都有一个冒水蒸气的小水管,如果你看到老虎灶上边的小水管没有冒蒸汽出来,就说明水还没有烧开,要等一会。要是在冬天人们手提热水瓶或水壶进出老虎灶,常常可以看到脚步的后面是一条条的水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生活在重庆郊区,那时我外婆家在市中区(现在叫渝中区)大同路附近,我进城去外婆家就常常要去老虎灶打开水,去老虎灶的距离要走上好几百米路。有时我打开水还约上一两个小伙伴,有一次可能是贪玩,还把水瓶塞子甩掉了,开水也流逝了一些。当时打一瓶(五磅)开水一分钱,八磅水瓶则要二分钱一瓶。
原来城市街头巷尾的老虎灶好像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已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地淡出了,可它当年留给人们留下的温馨却还让人记忆犹存。时光流淌了几十年,现在我看到一瓶开水的价钱是四角,能折算出几十年的时间里开水的价格涨了四十倍,但是,我们几十年间生活细节的变化可不是数字能表达的,因为这个变化在我们的心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