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部京剧相声进课堂教育 |
分类: 生活随笔 |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没有必要的
2008年2月2日教育部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试点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在北京等十省市进行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年级。”2月26日教育部又就此事作出了回应,教育部对有关剧目中的“红色京剧”或“样板戏”,做了解释,并表示,这项试点教育部将在实践中来完善。
我感觉是不解释还好,出来解释我看就是出问题了。不知道教育部怎么选择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不能理解为教育部对京剧情有独钟吧,为什么不进大学课堂呢。京剧只是若干的戏剧中的一个剧种,教育部主推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别的剧种为什么就不能进中小学课堂,相声、小品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就不能进课堂,凭什么?作为教育部发文让京剧进课堂,是不是教育部特别偏爱京剧,不是要百花齐放吗,这不成了一花独放了。这件事我想起了当年的一个口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抓了几十年了吧,我看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也没有抓上去。现在京剧也从娃娃抓起了,但愿不要违背了教育部的初衷。
进课堂就进课堂吧,还有些新的问题。突然宣布京剧要进课堂了,哪来这么多的专业教师,总不能说风就是雨吧,教师的培养比学生要慢得多,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对于京剧的爱好本来应当是自觉自愿的,现在设为课程来开展未必就能在学生中开展起来,在普通的人群中有些人本来是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则喜欢体育运动,课业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如果把他们的这些时间挤占一些来听京剧,唱京剧,演京剧,真是有夺人所爱之嫌。教育部要是真喜欢京剧,认为京剧比其他剧种重要可以多办一些京剧学校嘛。
在试点的地方中有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其实这些地方自己就有很受欢迎的剧种,上海有沪剧、江苏有昆曲、浙江有绍剧、广东有粤剧等,这些地方剧也应当进当地的课堂,而不是舍近求远。其实人们喜欢什么剧种完全是正常的,但教育部出面推荐京剧是不是有点“唯京剧独尊”。其实就算这样进了课堂也不定能收到什么成效。教育部在质疑作回答中说,“是根据现在国家弘扬民族精神总体要求推出的重要举措,是“推广”不是“要求”。”那么不进课堂就不弘扬了吗?都发文了还不是“要求”吗?不知道教育部还会不会就此事再度回答什么问题。京剧进课堂不是有没有必要,是没有必要由教育部来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