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悲歌歌一曲

(2007-10-17 19:54:59)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随笔/感悟

经典

国际歌

文革

浪漫

摇滚

分类: 生活随笔

国际悲歌歌一曲

    我在网上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来听,不经意间找到了唐朝乐队唱的《国际歌》,我现将加在我的博客里了,听到这样用摇滚的唱法来诠释这首经典名曲,真还让人产生了一些联想。但凡对文革年代还有些印象的人都会知道这首歌在当时的国际悲歌歌一曲地位,文革期间《国际歌》和《东方红》成为神州大地两大圣曲,这两首歌陪衬了整个十年“文革”。那个时候在集会前必唱《东方红》,散会前一定要唱《国际歌》;电台早晨开始曲放《东方红》晚间结束曲就是《国际歌》;样板戏里英雄人物也都配《国际歌》。《红灯记》里李玉和就义在松树下时奏响的是《国际歌》,《红色娘子军》里洪常青在烈火中牺牲时的曲子也是《国际歌》。当年的小学课本里有这样的题目:李玉和为什么在《国际歌》声中走上刑场?我看要把这题目用来现在高考也不一定人人都能答。《国际歌》在那时不是一般的家喻户晓,真是“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会唱《国际歌》,人人都开口。”这歌在那个岁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唱《国际歌》必须是庄严肃穆站着,它已经成了一个政治符号了。

 

    其实一首歌曲它也只能是一首歌曲,把它供奉得太高它自己也会是孤独的。《国际歌》本来是一首很通俗乐曲,就是为劳苦大众所作的,记得在中学语文的课文,列宁在纪念《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中曾说道: 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国际悲歌歌一曲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现在听到唐朝乐队用摇滚的方式来唱,感觉真是好,一个字:爽!想像到在当年的暴力革命队伍中,无产者们也许就是这样浪漫地边走边唱,一首歌不应当规定只能是一种唱法,也许它有“四种”唱法。就像崔健唱《南泥湾》也是能让大家接受和喜欢的一样。

 

    我们都知道“诗无达诂”。这告诉我们在对待艺术品的审美从来都是有差异的,诗如此歌也如此。唐朝乐队唱《国际歌》不存在是不是最好的问题,只是让我们知道了《国际歌》还有这样的一种唱法。我们过去将《国际歌》奉得过于神圣了,简直就不是一首歌了,我们过去只知道严肃地唱它,还是唐朝乐队把它请下了神圣国际悲歌歌一曲的殿堂。其实这首歌曲也是很浪漫的,从它的翻译中也可见一斑,其中“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l)一词保持音译不变,半中半西。我们唱这首歌也是可以很豪放的,有词为证: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偷得半日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