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拉未必OK

(2007-01-14 10:40:58)
分类: 生活随笔

卡拉未必OK

现在喜欢唱歌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卡拉OK的了,有了它的帮助,对于爱好唱歌的人来说提供很多的方便,使你很快就能熟悉歌曲的调子并能像歌星一样地演唱。它是诞生于70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初、它已从我国沿海城市逐渐扩展到我国广大普通的城镇、乡村乃至一般家庭里,一时间蔚然成风,这种自娱自乐手段在酒店、餐厅处处可见,它为音乐的流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讲唱歌就和说卡拉OK好像是一个内容的二名词一样,难得有喜欢唱歌而不用卡拉OK的情况了。

卡拉OK为喜爱歌唱的人们提供优质服务,让唱歌更为有色彩,感觉声音比清唱也好听多了容易多了。可是唱歌都用这种形式我感觉也不免有些单调,卡拉OK的音带一般都是按歌星量身定做的,比如你唱“北国之春”那就是将大为的模式;如果唱“青藏高原”就得按李娜的标准来要求;要唱“双截棍”你就得像周杰伦那样唱。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唱歌实际上自己的特点就很难表现出来了。

卡拉OK是让演唱者绝对服从于机械性的伴奏、光盘音响中的字幕和画面,认真地跟着唱下去。也许主要精力在考虑不要唱得太快或者太慢,因为一但速度不一至就会认为这是歌手的过错。因而歌手很难有随意发挥和表现自身水平的机会。在音调和节奏等方面,大大局限了演唱者的个性发挥,只能当“艺术上的奴隶”时间长了也养成了演唱者的“惰性”, 而艺术是要有个性的,长期下去是有悖于个性发展的。

现在许多歌唱爱好者要学一首新歌只要跟唱几次卡拉OK就会了,不用去读歌谱也不识谱了。如果真是喜欢音乐的不仿去看看谱,这样在唱歌的时候才不至于走调,不至于离谱。歌曲作者完成音乐作品是谱,你应当从中去体会作者的意图,读了谱就知道是什么调,什么节拍,在什么地方换气等等,要想把歌曲唱的更好读歌谱是不能省略的。有可能要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不能只满足一句句鹦鹉学舌地跟着音带、光盘去唱。

卡拉OK满足了一些人的自我现场表现欲,也有利于大众性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但是卡拉OK的最大问题就是“抑制艺术个性的发展”难以表现艺术歌曲的神韵和精髓 。有时我想卡拉OK这种方式是机器在为人伴唱还是人在为机器伴唱,感觉一个音乐带是一是固定的标准,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唱法在为这个音带伴唱,走进KTV包间就像上走进工厂的某一个车间,现在都是标准化的了。

去年底我在《星光大道》看见一个叫郝歌的老外演唱中文歌曲就唱得特别有个性,他唱“只要过得比我好”不拘于钟镇涛的模式,在有的地方做了节奏上的变化,感觉非常好,这是卡拉OK无法做到的。因为现在的卡拉OK,将唱歌像象生产产品一样来对待。真正爱好演唱的人一定要学会识谱,一定要有自己歌唱的特点,但愿会出现一种新的伴奏带能满足不同歌手的风格,因为卡拉未必就OK。

 

                                                                                             2007-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会走路
后一篇:友情在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