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屋乱翻 |
读书有时间
记得中央电视台原有一档读书的栏目《读书时间》,03年因为收视率不高就关了,看来大众传媒是顾不上小众爱好的。当年南方周末还出了一篇文章:“读书没有时间”,文章好好地回忆这一档节目所走过的历程,算是对这档节目的纪念吧。虽然收视录低,我却喜爱这档节目,节目的一些内容我还不忘。有一期节目:《谈〈哥德巴赫猜想〉》,主持人李潘采访了借宿在一个院落养病的诗人徐迟,十几年前读过这位作家的报告文学,十几年后再看采访他的节目,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当年读作品让人感动,十几年后看节目作家本人同样令人感动,可惜节目后不久徐迟选择了弃绝尘世,这一期节目是这位老人向世界的最后道别。还有一期节目“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主持人刘为在赫逊河畔谈与黄仁宇先生谈中国历史,看这期节目我知道了黄仁宇先生的大名随后并读了一些他的书。当时我每周都看《读书时间》,通过节目可以看到一些新书的介绍。有些书是要读的,有些书了解一下内容也就行了,总之因为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不少好书,我至今还怀念这档节目。
现在人们业余生活的形式选择多了,有电视、光蝶、游戏等等,工作之余总不能只是休闲和娱乐,别忘了生活中是有一个维度叫深度,人是需要修身养性的,我认为对文本的阅读还是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不记得谁说过,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路是不完整的思路,同理,只能是阅读书籍才能学习和领会别人完整的思路。现在人们大多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而电视内容多数时间只能满足你的视觉的享受,很难到达人的内心深处。
其实读书带给人的享受也是其它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小说《围城》里就有一段非常经典文字:“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将来国语文法发展完备,终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电视剧在改编《围城》小说时,这一段也只能用旁白来表述,因为用别的方式是无法将这段文字的精神再现。看电视剧《围城》和小说《围城》给我们的享受是不等同的,各有各的精彩。阅读文本的享受是别的媒体所无法给予的,文本世界给人的享受也只有遨游其中才能得到。我的一位好朋友说过一句话:生病需用药,养心要读书。我想“只要有愿意,只要你愿意,让书划向你的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