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随笔 |
不是月饼惹的祸
《辞海》注释:月饼是“圆形有馅的饼饵,为农历中秋节应时食品,取团圆之意。”这是对流传数千年的月饼最平实的解释。
我们的先人一定比现在的人们好吃,所以在很多节日都与吃有关,以我老家重庆为例,除夕夜的前几天就开始大吃大喝了,一般是父母去儿子家去吃,每天去一家,这叫做“团年”到除夕夜时,所有的儿子上父母家狠狠地吃喝一顿;那是七十年代,物资馈乏,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感觉就是要好好地吃几天,吃,也许就是过年的主要精神吧。那几天把一年的营养都吃去了一半,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到清明节吃一种以叫“清明菜”的野菜混和米面做成的清明粑;端午节村民们虽然无处划龙船也不需划船,但一定是要吃粽子的;中秋节不但吃月饼家家还自产一种叫“糍粑”的东西,其实就是糯米糕。即使是在敬奉祖先的节日里,像七月半鬼节,人们也不会忘记打个牙祭。
月饼的包装越来越精美,价钱也越来越贵,至于味道却不太好说。因为要的是一个面子,一般都不关心“里子”了。今年还出了黄金质地的月饼,我不知道是不是买来送人能起月饼本身不能起到的作用。每年的这个时候会产生“月饼经济”,总有不少人能“巧借月饼来演示,托人办事走后门。”
假如有的人在单位效益不好,没有发月饼;朋友也没有送月饼,我想就只有自己去超市买一点散装月饼过节吧,我认为这样过节也很好,多了一分平和,少了一分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