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月饼惹的祸

(2006-10-08 09:26:51)
分类: 生活随笔

不是月饼惹的祸

《辞海》注释:月饼是“圆形有馅的饼饵,为农历中秋节应时食品,取团圆之意。”这是对流传数千年的月饼最平实的解释。

我们的先人一定比现在的人们好吃,所以在很多节日都与吃有关,以我老家重庆为例,除夕夜的前几天就开始大吃大喝了,一般是父母去儿子家去吃,每天去一家,这叫做“团年”到除夕夜时,所有的儿子上父母家狠狠地吃喝一顿;那是七十年代,物资馈乏,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感觉就是要好好地吃几天,吃,也许就是过年的主要精神吧。那几天把一年的营养都吃去了一半,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到清明节吃一种以叫清明菜的野菜混和米面做成的清明粑;端午节村民们虽然无处划龙船也不需划船,但一定是要吃粽子的;中秋节不但吃月饼家家还自产一种叫糍粑的东西,其实就是糯米糕。即使是在敬奉祖先的节日里,像七月半鬼节,人们也不会忘记打个牙祭。
   
我记得那时的月饼是一角钱一两粮票一个,当时感觉是特别好吃,那甜甜的滋味,在过节的好多天前就惦记着了。当然,这是记忆中的滋味,如果真的将那里的月饼给现在的人吃估计十有八九是无法下肚。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前只能在节日里才能享用的东西如今在超市里都能看到,随时都能吃到过节的时令食品,按老百姓的话说是天天都在过年。人们也没有以前那样好吃了,也没有过节的新鲜感了,但却比以前更好面子。与其说是吃月饼,不如说是吃在符号、吃面子。于是月饼本身的价值就有了变化,月饼就成了中秋节即能拿得手出手却又得体的东西了,将月饼送给长辈、亲戚、朋友、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送月饼远远超出了这些意义。首先是单位一般要给职工发月饼,单位之间有时还互相赠送月饼,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点月饼等等,有的人过中秋手里没有几盒月饼感觉不大正常一样。

月饼的包装越来越精美,价钱也越来越贵,至于味道却不太好说。因为要的是一个面子,一般都不关心“里子”了。今年还出了黄金质地的月饼,我不知道是不是买来送人能起月饼本身不能起到的作用。每年的这个时候会产生“月饼经济”,总有不少人能“巧借月饼来演示,托人办事走后门。”

假如有的人在单位效益不好,没有发月饼;朋友也没有送月饼,我想就只有自己去超市买一点散装月饼过节吧,我认为这样过节也很好,多了一分平和,少了一分事俗。
  
月亮无罪,月饼有罪。只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月饼的变化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口味的变化跟不上人际关系的变化,如果说过中秋节因月饼而不愉快,那真还不是月饼惹的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说犬
后一篇:秋天的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