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一响响彻云霄
(2023-05-02 06:49:29)
标签:
生活 |
三转一响
——参观“三转一响”博物馆侧记(2)
4月13日,我们润心书屋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参观“三转一响”博物馆,张维杰馆长领着我们从收音机展厅开始参观。
“三转一响”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四大件”,其中前三件为“转”,最后一件才是“响”,张老师说从“响”开始比较好。等我们参观完了才逐渐认识到,张老师这样安排是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三转一响”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理念,给予“三转一响”红色赋能,把爱国主义教育寄寓在参展之中。
其实,这里展出的不仅仅是收音机,还包括录音机、播音机、留声机、扩音器、电话机、电视机等凡是能“响”的都在展品之列。
在一台立式的扩音器前,张老师给我们讲述说,这是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同款扩音器,尽管不是毛主席用过的那台扩音器,仅仅是同款,就让我们肃然起敬,感觉意义非凡,真佩服张老师思考问题的视角有高度,是名副其实的教授。
在一台破旧的14英寸的电视机前,张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台电视机的来历。原来这台电视机并非“国产”,而是三个大学生的“私制”。他们三个人因家庭出身“不好”,大学毕业后没有资格去大城市大企业,而是被分配到淄博无线电五厂(淄川)工作。但他们不甘寂寞,不能就此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就向其他同学求助,同学们给他们寄来了相关零部件,在1970年自己动手组装了两部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其中一台被张老师收藏,另一台不知所踪。
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当张老师在“三转一响”公众号平台发出这台电视机照片的时候,竟然被远在美国的吴隆武知道了,他就是当初组装电视机的“三个臭皮匠”之一。不仅迫不及待地半夜三更(美国的中午正是我们的午夜)打来电话询问,还让张老师给他从电视机后面拍照通过微信传过去,待他确认无误后,立即坐飞机来到淄博。50年过去了,吴隆武竟然在“三转一响”博物馆找到了他的“处女作”,能不激动吗?最终,在市区相关领导的见证下,吴隆武先生和夫人向“三转一响”博物馆捐赠了5万元(人民币),成为“三转一响”博物馆的一段佳话。
在一张“喜报”前,张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故事。张老师说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从太空传来了中国人最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但谁能想到,这乐曲就是用我们周村鲁东乐器厂生产的编钟演奏的!当张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似乎想起来,根据当时政府的通知,在东方红一号从我们“头顶上”飞行的时候,只要侧耳细听,就能听到那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此曲也应天上有,故叫飞鼓绕长空。”张老师的“三转一响”博物馆从周村响到了上海,响到了北京,响到了国外。
三转一响,响彻云霄!三转一响,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