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凡人善举见爱心

(2022-05-06 14:51:19)
标签:

生活

鸿雁社会组织:凡人善举见爱心

2016年11月周村区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经周村区民政局批准成立。在张鸿雁会长的带动下,一群大爱之人在这里辛勤奉献,谱写了一曲动人奉献之歌,铸就了“鸿雁先锋”志愿服务品牌。

在这里,每一个志愿者,每天都有着感人的故事。

67岁的王克兰,1978年腊月初八结婚那天起,就注定了她生受累;婆婆工伤腿胯骨粉碎性骨折,出院后拄上了双拐,生活极为不便。婚后,克兰的“工作”就是照顾婆婆1984年公公患脑血栓,病好后脑子痴呆,克兰的肩上又多了一份照顾公爹的责任。

1988年农历七月十五,丈夫突然心脏剧烈疼痛,经检查是心脏前间壁大面积梗死,五处血管堵塞。丈夫还没有痊愈,公公在1990年4月又第二次患脑血栓,也住进了淄博市中医院。半迷糊状态公公管克兰叫“王大夫”,谁也不让陪床,就认“王大夫”一个人。弟弟妹妹也想来替换嫂子,但公公每次都是把他们赶走。30多岁的儿媳妇,昼夜陪护,包括给公公接大小便。同病房的病人对她公公说说:“多亏你有个好闺女啊,要是儿媳妇能这样伺候你吗?”克兰说:“阿姨,我就是儿媳妇啊!”阿姨睁大了眼睛。

1994年8月,80岁的老人去世,“王大夫”伺候公爹4年多就在公爹出殡的那天晚上,婆婆就拉尿不觉瘫痪在床上。克兰一天也没歇,立即“转岗”去伺候婆婆。喂药喂饭、洗洗涮涮,全是克兰一人承担。这样的生活熬过了三年,婆婆在1997年2月脑溢血去世。

2004年,丈夫又偏瘫;2010年,丈夫成了植物人在这近12年的时间里,克兰既是“医生”,又是护工,测体温、量血压、输液、喂药、打流食、翻身、擦洗身子……她自己给自己制定“工作”制度,每隔一个半小时给丈夫翻一次身、同时按摩几分钟,一天16次……不分昼夜,12年如一日。

71岁的邵祺昌也是鸿雁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因为他是退休的历史老师,所以担任党史宣讲员。3月24日下午,邵老师到鸿雁社会组织参加党史宣讲活动前,去了太和公园的公厕,一进公厕门就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捡拾在地上的拐杖。因为老人在公厕的台阶上,拐杖在台阶下的地面上,看到老人怎么努力地弯腰也拿不到拐杖,就过去给老人捡了起来。

邵老师在小解的时候,看见老人半褪着裤子从普通厕间里出来,要到残疾人专用厕间里去。看到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步履艰难地走进专用厕间,心里很是担忧,生怕老人一失手而摔倒,于是洗手之后就决定不走了,要帮助这位老人走出公厕。

在等着老人解手的功夫,他和老人的攀谈中得知,老人已经83岁了,是一个退休老教师,姓赵(音)。邵祺昌一直等着老人解完手起身后,帮他提上裤子,扎好腰带递给老人拐杖,一手扶着老人,一手帮老人拿着高马扎,一步一步把老人出公厕来。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过来问老人你自己咋出来了?邵祺昌觉得她就是老人的家人,就对这位妇女说:“把老人交给你,我就放心了。我还要去搞活动。”就匆匆走进党史馆参加活动了。

周村区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王克兰、邵祺昌,他们都是鸿雁社会组织的普通一员,志愿有我,与时代同行,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凡人善举,爱心故事延续不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槐花红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