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序

(2015-12-21 19:01:27)
《中国现代诗系》(中韩双语对照版)

总序

由我总编、文超尘(洪君植)先生主译的《中国现代诗系》(中韩双语对照版)已在韩国获得出版立项,即将推出第一辑——此为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躬逢此盛,请允许我向韩国诗歌界和读者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现代诗。
众所周知,中国是传统的“诗国”,是一个古诗的大国与强国,但经过唐宋的顶峰之后,到达晚清终于衰落,“诗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新的书写语言和文学语言,是与古诗断裂之后的重新开始,史称“新诗”——自此以后,历经将近100年的时间,历经长期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诗”方才修成正果。正如最初阶段的白话文,并不能够等同于成熟的现代汉语一样,当初用白话文写就的“新诗”也并不能够等同于成熟的现代诗,再加之语言并非孤立存在,它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程——只有当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现代诗的成熟才成为可能。
这是一个艰难困苦的历程,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饱尝分裂、战乱、内忧、外患、自虐、挣扎之苦,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程甚是缓慢、停滞甚至倒退的,所谓“新诗”的发展自然也无法逃脱同样的命运,近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真正的发展期被大大压缩了,局限在:1953年以后的台湾,以台湾早期三大诗社(《现代诗》《蓝星》《创世纪》)为起点;1968年以后的大陆,以北京地下诗人群为起点——相对而言的高潮期则出现在台湾的1950-70年代,大陆的1980至今——尤以大陆近40年的“新诗”进程最能代表全中国现代诗发展的最高成果。而在此40年中,又以新世纪以来15年的创作更能够体现它的成熟,堪称百年新诗的“收获季”,收获的是终于抵达的“现代诗”。
文化建设,非得百年;到达百年,便有名堂。
1997年以后,我开始得遇良机,在中国国内编选出版了《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上、下卷)《新世纪诗典》(第一、二、三、四季)《中国口语诗选》《现代诗八大家》等诗歌选集——对新诗百年做了一番专业梳理,将其中现代诗的精华部分推荐给中国读者,受到中国诗歌界和广大读者的厚爱,也引起了外国同行的关注。旅居美国的中国朝鲜族诗人、翻译家文超尘(洪君植)先生不但主动积极地将《新世纪诗典》中的部分作品译成韩语发表在韩国的报刊上,还热情地搭桥牵线,促成了此次《中国现代诗系》的出版立项——此为大手笔!大功德!良机难得,工程浩大,我亦将打破以往以“史”为轴面面俱到的编选理念,改为以“诗”取人,以质取“诗”:以当前诗歌创作的现状选择诗家,选择那些对中国现代诗的最高成果更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
如此,方能对得住来自韩国的盛情。
把中国现代诗的神秘面纱揭开的时候到了!
                                                    伊沙
                                            2015、12、20中国长安





中韩对照版诗集

自序

14年前,有位韩国汉学家将我的《最后的长安人》一诗译成韩语,并发表在韩国《诗评》杂志上,我还为那家杂志做过一年的“中国企划”。他还译过我的一篇诗歌评论,是关于中国当代诗人韩东的专论。我在韩语“一首译”的境遇上停留了14年之久,直到今年得遇旅居美国的中国朝鲜族诗人、翻译家文超尘(洪君植)先生,这个境遇才被迅速打破,竟然在短期内幸运地获得此次出版中韩双语对照诗集的机会。
其间还有两三次“擦肩而过”的“错失”——不是错失,是缘分未到,也就是说:14年来,我一直在默默等待着某种神秘的机缘,现在终于等来了:文超尘(洪君植)先生的出现,将不仅仅给我个人的创作带来福祉,将会是更大面积的,对于中国当下的实力诗人。
这是一种“缘”——我们东方人、东亚人,懂得这个字的分量!
我想说中韩文化是同宗同源的,但别人说过的话我又不想说,我只说一件我亲历过的事:两年前,在第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在某个分会场的活动中,主办方摆好了笔墨纸砚,热情邀请中外诗人挥毫泼墨,上阵者几乎全都是中国诗人,只有一位外国诗人,在我看来,他的书法比在场几乎全部中国诗人都写得好——他便是来自韩国的大诗人高银先生,更让在场者震撼的是:其仙风道骨的翩然气质似乎也比其他人更像一位书者。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我从自己写下的五千余首诗作中精心选出的这五六十首,将穿越语言的边界,抵达韩国的读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大诗人高适的这两个绝句,早已成为我在中国写作的信念。
是为序。
                                                   伊沙
                                             2015.12.18中国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