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问

(2015-08-20 11:39:53)
标签:

军事

回答俄罗斯学者、翻译家邓月娘女士

1 你对诗歌语言的看法如何?诗歌的语言应该是什么样的?诗人与诗的关系是什么?
伊沙:语言是诗歌的物质基础,是阅读时的唯一依据。
诗歌的内容当如人间烟火,诗歌的语言当如天籁之音。
诗人与诗的关系?诗人是诗的身体,诗是诗人的声带。

2 你对中国诗歌传统的态度怎么样?

伊沙:曾经厌烦,继而逃离,终于相遇,撞个满怀。我刚在第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发言中讲到过:“我是在追求现代的路上,遇到了传统;我是在走向世界的路上,到达了原乡;我是在不断前行的路上,遇到了祖先。

3 对你影响最深的是哪一位诗人或哪些作品?
伊沙:说一位,只能是李白,《李太白全集》。他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并且每天都在加深。

4 你觉得中国当代诗歌最大特点是什么?

伊沙:本土化-现实性-中国风-口语诗。

5 在你看来,谁是中国当代诗坛上最有意思的人物?
伊沙:没觉得有谁,有的人有意思,其文本没意思——往往是如此,那有何用?文本有意思,才有大意思。我认为迄今最有意思的文本是长诗《梦》,作者是伊沙,所以伊沙最有意思。

6 俄罗斯目前有较多诗人是在网上而出名的。你如何看待网上写作?
伊沙:没问题,中国也一样,甚至于不在网上,已经出不了名了。通过我主持的微专栏《新世纪诗典》,大面积的诗人摆脱了籍籍无名的状态,也能看出互联网传播的力量。
网上写作与纸上写作是平等的,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心。

7 中国新生一代(譬如八十后诗人)值得注意吗?
伊沙:当然。一个良好的诗歌生态,一定有适合年轻一代生长的土壤、空气和水分。过去十余年间,我们见证了80后诗人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现在90后诗人已经出现了……

8 方言写作有未来吗?
伊沙:中国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有一个统一的普通话的存在——它的必要性是明显的,否则各省之间都难以沟通。方言写作可以存在,但一定要有适当的“化”这个环节,既保持方言的特色与活力,又要在书写出来之后让外省人读懂——这更需要作家、诗人的语言才能。

9 中国诗人有双语者吗?以汉语为基础的双语写作有可能吗?
伊沙:国内有些少数民族诗人,海外有些侨民诗人。完全有可能,有人做得不错。


伊沙,男,原名吴文健。诗人、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选家。 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出版著、译、编70余部作品。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奖金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应邀出席瑞典第16届奈舍国际诗歌节、荷兰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英国第20届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马其顿第50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中国第二、三、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澳门文学节、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作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的朗诵会、奥地利两校一刊为其举办的朗诵会与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