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谢君儿!

(2015-07-02 08:07:28)

君儿

 

 

《滴水成冰》(伊沙  著)——《东陵有条灵魂之路》读后

 

东陵有条灵魂之路

 

 

在东陵

有一条灵魂之路

当导游小姐

告诉我们

它作招魂之用时

所有诗人的脚

都小心翼翼地

回避开它

不论民间的

还是知识分子的

不论第三代的

还是中间代的

不论有话要说的

还是无话可说的

偶有不慎踩踏者

也都触雷一般

缩回脚来

灵魂之路

没有足印

没有人迹

 

2005

 

此诗读闭,第一反应是哈哈大笑以及转瞬的惕励警觉,第二反应是震惊才华与叹赏天赋,第三反应便是折服心仪连同欲据为己有的嫉妒羡慕与敬意。

东陵多少人去过,我亦去过不下两次,关键是能够成诗,且能成就——如此刁钻之角度、奇僻之诗境、连类之新颖、结局之诡异,又被伊沙一个人独吞、独占与独享了。原因何在。

好诗其实没有原因。

诗写的应该是一次诗会,会中,看来有“我”的志同道合者,貌似志同道合者,完全不志同道合者,或者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五分之六志同道合者,虽然外表看称谓相同。但后来“灵魂之路”陡然降临,于是异峰突起,不管“民间的”、“知识分子的”、还是“第三代的”、“中间代的”、“有话要说的”、“无话可说的”,全部(一定也包括“我”在内)“回避开它”——“灵魂之路|没有足印|没有人迹”。昭示和说明什么。

说明平时无论多么善写灵魂、喊叫灵魂、呼唤以及招魂灵魂、比喻暗示指涉相关旁敲侧击灵魂,一到真格的针尖对麦芒,陵墓里真有一条“灵魂之路”时,谁都含糊了,哪个也不敢走了。这是一种怎样惊心动魄的写之真实、心理之真实、人性之真实与诗之真实。写作一旦变得如此较真,需露底裸裎以见时,你还敢虚言灵魂而露出马脚吗。

如此真实,伊沙瞬间便抓住了。一下子便抵达了。诗境构成仿佛不费吹灰之力,但火眼金睛也未必炼出这一首啊。尤其后面部分,“偶有不慎踩踏者|也都触雷一般|缩回脚来”以及随后的三行,石破天惊,神鬼俱静,足可以结构出一本哲学和诗学。可以阐释能够阐释需要阐释激发阐释至少是引起回味与联想的东西简直无穷无尽,但诗,它戛然而止了。

好诗如何得来。这首诗便是一个范本。足够的天赋(天才)、直面的勇气、说出的智慧以及真实的心,好像也别无其他。当然支撑这些的前提是一个诗人库容(库存)的巨大含量与质量,此处反而可以不用回避地再次敲出这两个字——灵魂,灵魂的质地。而且永远是灵魂的质地决定着一首诗的走向与含金量。我想。

伊沙新著《滴水成冰》,我差不多以一天一首的速度在推进,到现在也没能“卒”读。这有点像博尔赫斯的迷宫。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每条小道皆可通幽。而《东陵有条灵魂之路》或许只是其中“平常”的一首。如果把整部诗集的每一首诗都这么唠叨上两句,那确实是需要一整本厚厚的诗学哲学心理学跨学科科学以及我永远不可能了解的边缘科学。

但诗有何“科学”可言。

它不过是天才的事业而矣,它小心翼翼履着好诗的薄冰,绝唱的峭壁,赤子般的天眼通。不要说废话,迈出的那条腿脚万分之一的松动松劲与犹疑,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面目全非,似诗而非诗。怎么样,“灵魂之路”,你敢来试。

 

 

 

                                                   2015.6.30午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见证
后一篇:受奖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