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沙文选(5)

(2014-11-15 20:27:42)
标签:

军事

群架好打

 

当年,章明以其《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率先发难,挑起了那场著名的声势浩大的“朦胧诗论争”。然而,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章氏无意间所作的“命名”构成了距我们最近的这段“诗史”。中国诗界的智力水平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今天,连“后朦胧”的称谓我们竟也平心静气地接受了。曾经,它被称为“第三代”、“新生代”、“于坚、韩东们”——后者更是1989以前的“黄历”了。我们的传统决定我们还是喜欢“朦胧”一词,这正是章明的“伟大”之处。

“后朦胧”这个名字比其界定的诗歌要更显“朦胧”一些。在我看来,它徒有“生理年龄”意义。所谓“后朦胧诗”(姑且用之)的发展,至少应该分作两个阶段来看:“1989前”与“1989后”。

1986年,我们通过“两报大展”认识的这群人,虽是“鱼龙混杂”、“乌合之众”,但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人物”,如于坚、韩东、李亚伟等,至少明显地区别于所谓的“朦胧诗群”,他们的出现给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他们笔下,中国自发状态的“后现代”诗歌已经显形。但理论界反应之迟缓、可怜的短短三年时间以及过早成为“主流”的失重感都抑制了他们继续拓展。缺乏“天时、地利”,没有“人和”,中国现代诗失去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黄金时机,只有留待遥不可测的“尔后”。

接着是大复辟的年代,自1989年海子的亡灵“登基”开始。这个“孤独的王”成全了活下来的“王爷们”,其中一位说:“海子是为我们而死的。”——这“感恩”的话语道破了“天机”。正如某些“稳健派”理论家所期待的一样:回到“现代主义”的领域内使之在中国得以充分发展,其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是“浪漫主义”的廉价香水四处泛滥。我们再也无法回到北岛,回到北岛使我们回到了北岛以前,这期间,中国最著名的诗人叫“汪国真”,但汪氏与现代诗的发展无涉,其次就是海子,他也是“后朦胧”中大名最响一位了,甚至有人已把他称作“大师”,我们把海子的诗与“朦胧诗”的“钦定”代表者北岛的诗放在一起,你说中国现代诗这十多年来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有人会掐头去尾地引用艾略特语录来进行“自卫”(这是当年的老玩法),所谓“艺术并无进步可言”,他们更愿意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艺术,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后朦胧”中沿袭江河、杨炼的一支(所谓“新古典”)已经偃旗息鼓,不知所终。这是早就注定的败局。当江(河)郎才尽,杨炼的玩艺儿今天也只能蒙蒙南半球的三流汉学家和在传统文化的干瘪乳房前嗷嗷待哺的台湾人时,“注经者”们看到自己前景不远,近在眼前。

今天是否已经到了可以总结的时候?是“后朦胧”的诗人们自己先急了,人多嘴杂,座次不稳,“诗史”未着一墨,蒙汉学家的机票也不似“前朦胧”那般容易了,使他们陷入了空前的“焦虑”。“后朦胧”的陈旧选本经书商们的重新包装后粉墨登场了,抢汪国真没有抢去的一小撮读者,连《后朦胧诗全集》都出了,尽管它像我在另文中谈到的那样:“被编成了四川省各县的‘县志’。”

今天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展望的时候?海子二世、三世们注定将成为世界性的笑柄:有人企图用汉字复活荷马与但丁?“黄种人/你倒是操的哪门闲心?”而当年颇具“后现代”倾向的一支,在历经1989后的沉没之后,大多已撤离了诗歌,直接消费生命去了;幸存者躲进了书斋,也揣起了“大师”的邪念,这一点,与海子的伪亲戚们惊人的一致。当我看到其中(前面已经提及)的一位为了获得“后”的追认,而用时髦的“0”去引诱头脑简单的理论家时,我释然了,这可疑的“0”喻示着这代人中年发福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而“后现代”的“狗洞”也不是那么好钻的!

群架好打但真英雄难成,这是我少年时的经验。大腹便便的母亲产下了一窝崽子,你能指望他(她)们的个体是棒的吗?

此乃“后朦胧”。

 

(19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总会有见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