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典》感言
王有尾
时光荏苒!《新诗典》伊始,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一个网络社会诞生的文学宝宝能够走得如此坚实、长得又如此壮硕。是啊,它几乎完美的呈现了新世纪以来的汉语诗歌的全貌并拓展着全新的先锋的舌尖上的汉语诗歌。作为编选家的伊沙几乎以一人之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立体的门并奉献给读者满院子的春色。(君不见,1000多个日夜不间断。君不见,1000多首好诗如好戏连台。君不见,一首杰作众人高论。君不见,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新诗典》的受益者(既得利益者?)——我更愿意为此鼓与呼!
我经历过纸媒时代的官腔逼调,摊上了论坛时代的众声喧哗,也赶上了微博时代的大浪淘沙。不得不说,日臻完善的现代汉语在我每天一诗的阅读中感觉它又似乎进步了那么一点点。是的,就是这种感觉,让《新诗典》有一个强大的气场。读,自然就被吸了进去。那么且慢,读而恨之者呢——恐怕是渐行渐远了吧。
《新诗典》平台的搭建,为后来者提供了更高的起点,因其兼容并包,唯好诗举的办典方针,让更多的新人如活水般注入其中。我也是其中的收益者之一。每天看到一首优秀的诗的时光是如此的美好,每天和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在一个平台上交流又有助于自己打开新的写作向度。前一阵,伊沙主编了一本《口语诗选》更是擦亮了许多被遮蔽的诗人!
“某八岁喝酒,自恃量大,但多喝必醉,17习诗,自恃才高,但诗路漫艰。回首来时路,值得庆幸的是,我选择了大致不错的方向。”这是多年前我写的一段小感悟。今天,我想说《新诗典》如茫茫诗海中的灯塔,它每天都亮着,亮在那儿,如果你还是个迷失的诗人,它是你大致不错的方向!
因为,《新诗典》让优秀的诗人被发现名作的时间缩短了,让无名诗人成名的时间缩短了,让学诗者成为诗人的时间缩短了。而这一切竟出自于一个一直以创作旺盛(48岁68本书的节奏)的“伊闲人”之手,而谁又知选出这1000多首佳作究竟需要多大的阅读量,这对本来阅读口味比较挑剔的“伊闲人”又是怎样的工作量?
诗人侯马曾提出过“为新诗典写作”的主张。我在此强调一下“为新诗典阅读”。为新诗典阅读会让你认清方向、心诗笃定、提高审美、神清气爽。。。。。那么,就请你,闲来无事,读读《新诗典》,那是千年以后不死的(有些可能还在舌尖)汉语,亦是对一个伟大的编选者最好的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