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莎士比亚诗歌在汉语中的复活 [转载]莎士比亚诗歌在汉语中的复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莎士比亚诗歌在汉语中的复活
秦巴子
我最早接触莎士比亚,是在少年时代,兰姆姐弟编著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完全把我迷住了,在一个暑假里看了好几遍。那时我并不知道莎士比亚是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只是被那些故事吸引着,很自然地就摸到了父亲藏书中的《威尼斯商人》《汉姆莱特》《罗蜜欧与茱丽叶》《李尔王》《奥塞罗》……,这些书里的插图也非常精致,有的是线描,有的则是版画,在阅读的时候,我常常在那些插图上停留,借以想像书中的场景。后来阅读文学史才知道莎翁的地位,那是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知道他同时还是杰出的诗人是多年以后,到了我开始诗歌习作的时候。断断续续读到的一些莎翁的十四行诗,坦白的说,我并没有觉出其好,起码感觉上没有我少年时代读过的普希金、拜伦、雪莱那么好,甚至没有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好;当时的我还没有能力怀疑到翻译上去,以我当时对那些大名鼎鼎的译者的迷信,更没有勇气去想是不是翻译出了问题;那些看起来有点酸腐做作甚至遗词造句多有别扭的情诗,既不能给我带来阅读的愉悦,也不能让我在诗歌写作中感到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我也就用不着跟自己过不去,心说,莎翁固然伟大,但他的十四行诗就不必跟着也伟大吧,毕竟他是戏剧家。这一放,就是近三十年,直到去年,诗人伊沙老G夫妇开始重译莎翁的诗。
其实伊沙说要开译莎翁诗歌的时候,我是有些怀疑的,以我很久以前的阅读印象,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值得费力重译吗?但我并没有贸然出口劝我的老朋友,只是随其每天译出贴在微博上的一两首跟着阅读,渐渐地读出了不同于我以前给我留下恶劣印象的另一个莎士比亚,一个深情的被爱欲燃烧着的莎士比亚,一个技艺娴熟表现丰富的莎士比亚,一个真正的诗人莎士比亚。我这个不通任何外语的人,不敢妄说翻译的技术问题,但我可以通过伊沙老G的译本,凭着对诗歌气息的敏感,触摸和接近那个大我四百多岁的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了。
有一种关于翻译的说法叫信、达、雅,好像是翻译《天演论》的严复最早提出来的,简单一点说吧,就是应该做到信:忠实原文、通顺流畅 、优雅美好,我想借这个标准看新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关于信,即忠实原文,我只能信伊沙夫妇,他们此前已经译了美国诗人布考斯基的两部诗集《干净老头》和《极品》、译了泰戈尔的名作精选《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译了《世界名诗一百首》和《英美名诗一百首》、从英文转译了《阿赫玛托娃诗选》,读过这些,我相信他们是可以信任的诗歌翻译家,他们在翻译中纠正了许多前人译的莎诗的错漏,并且敢于把旧译、新译和原文一同贴到网络上来让人鉴别比较,我觉得这不仅是“信”的勇气,更是对“信”的一种自信,此前没有人这样做过;关于达,作为杰出的诗人,伊沙译的莎诗对旧译是一种颠覆性的刷新,所谓通顺流畅已经远远不足以来说明伊沙的译本了,他译出的是真正的诗歌,那么美妙的乐音和韵律我们都能在阅读中感觉得到;关于雅,更是自不待言,在信、达之上,我能在译本里看到十行体中的双行换韵,那已经有了汉语的音韵之美,我能读到他的神来之笔,让英诗发出了汉语的美妙光辉,譬如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等古诗和成语的妙用。或许,我这么套用严复的说法来谈论伊沙的译本是太过机械了,我真正想说的,莎翁的诗能被译得这么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伊沙是当代汉语里最杰出的诗人,只有最杰出的诗人才能听出另一个语言里的杰出诗人的微妙之处。
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又有一种说法是诗几乎不可译——所谓诗意是翻译中失去的部分,但我并不相信,我以为诗和音乐有类似之处,一个好的诗歌翻译家,一定在自己的母语里首先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能够像听音乐一样感觉出另一种语言中诗人所发出的气息和味道,能从词语之间把那些最可能失去的东西(那些微妙的气息、味道、感觉)准确捕获并在自己的语言中传达出来,对于诗歌翻译来说,所谓信达雅,最终必须完成为一种妙译,让它在汉语里同样光彩。我相信很多喜欢读译诗的朋友和写作者,都曾经被拙劣的译本反复折磨过,那些被公认的大诗人为什么到了中国却让我们读不懂、读不出味道、看不出什么好来了呢?有时候稍微自恋自大一点,甚至觉得那些诗人还没自己写得好,难道他们都是徒有虚名?后来我们渐渐的认识到,是翻译出了问题,拙劣的翻译必定是要糟蹋掉原作的(越是伟大的作品越是被糟蹋的面目全非),稍好一点的翻译也仅仅是能够由信而达罢了,但诗歌的翻译到此为止却并不能称作完成了诗意。而我现在的看法是,只有真正优秀杰出的诗人、甚至只有大诗人,才能听懂另一个语言中的大诗人,才能让他在汉语中复活,就像是用汉语写出的一样令人信服和信任。我以为,伊沙老G夫妇的诗歌译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全新译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就是莎翁诗歌在汉语中的复活,起码是从我这个已经在记忆里埋掉了诗人莎士比亚的人心里复活了。
最后再说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吧,拿到它的时候,我几乎有一种惊艳之感,像伊沙的翻译一样惊艳。很久没有看到让人想要反复抚摸的诗集了,我说的是抚摸!仅就这本书本身,就已经让人有手捧经典之感,无论是封面设计、排版方式、内文用纸和字体,还有诗人李伟的精美插图,都配得上伟大的莎士比亚。毫无疑问,这是一本从内到外、从内容到形式称得上美伦美奂的经典;从阅读到收藏,它都让人感到舒服。是的,非常舒服,在这个经常遭遇不舒服的阅读的年代,这很重要。
2014/6/1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