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实话

(2014-05-19 18:40:05)
标签:

文化

《新诗典》三周年感言

 

王有尾

 

   真快啊!《新诗典》伊始,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一个网络社会诞生的文学宝宝能够走得如此坚实、长得又如此壮硕。是啊,它几乎完美的呈现了新世纪以来的汉语诗歌的全貌并拓展着全新的先锋的舌尖上的汉语诗歌。作为编选家的伊沙几乎以一人之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立体的门并奉献给读者满院子的春色。(君不见,1000多个日夜不间断。君不见,1000多首好诗如好戏连台。君不见,一首杰作众人高论。君不见,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新诗典》的受益者(既得利益者?)——我为此鼓与呼!
   我经历过纸媒时代的官腔逼调,摊上了论坛时代的众声喧哗,也赶上了微博时代的大浪淘沙。不得不说,日臻完善的现代汉语在我每天一诗的阅读中感觉它又似乎进步了那么一点点。是的,就是这种感觉,让《新诗典》有一个强大的气场。读,自然就被吸了进去。那么且慢,读而恨之者呢——恐怕是渐行渐远了吧。
  《新诗典》让优秀的诗人被发现名作的时间缩短了,让无名诗人成名的时间缩短了,让学诗者成为诗人的时间缩短了。而这一切竟出自于一个一直以创作旺盛(48岁68本书的节奏)的“伊闲人”之手,而谁又知选出这1000多首佳作究竟需要多大的阅读量,这对本来阅读口味比较挑剔的“伊闲人”又是怎样的工作量。
   诗人侯马曾提出过“为新诗典写作”的主张。我在此强调一下“为新诗典阅读”。那么,就请你,闲来无事,读读《新诗典》,那是千年以后不死的(有些可能还在舌尖)汉语,亦是对一个伟大的编选者最好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