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华商报》

(2013-08-05 21:04:49)

据英译本翻译俄诗歌,诗人伊沙与妻子翻译的《阿赫玛托娃诗选》受质疑——

诗歌转译 如何更接近原著(图)

 

http://hsb.hsw.cn   2013年08月03日 01:26:54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http://hsb.hsw.cn/images/2013-08/03/xin_1108100301366402636823.jpg 

伊沙 本报资料照片记者叶原摄

  
  “我知道怎样去爱,我知道怎样变得温柔地顺从……我知道怎样去爱。我貌似害羞。我如此胆怯、温柔并永远安静,我只用我的眼睛说话。”日前,《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出版。这本书由诗人伊沙和笔名为老G的妻子葛明霞共同翻译。

  书出版后,引发很多声音。有读者质疑,伊沙根据英译本翻译俄罗斯著名诗人的诗歌,准确度有多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伊沙说,作品出版了,就要经受大家的挑剔。很多名家也转译过世界名著,他相信这本诗选比很多直译作品更接近阿赫玛托娃的原作。

  与妻子的合作,始于1995年

  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伊沙有很多诗人朋友。时常,他们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写诗、朗诵、探讨诗歌,这样的沙龙已经成为西安一道有趣的文化风景。在诗歌翻译方面,伊沙却只和一位“朋友”合作,那就是他的妻子葛明霞。

  “我们天天见面,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也很默契。”谈到只和妻子合作翻译诗歌的原因,伊沙的解释稍显“勉强”,他们的合作始于1995年。当时有一位美籍华裔朋友送了一本《布考斯基诗选》。葛明霞很喜欢这本书,而且觉得伊沙的风格很像布考斯基(美国后现代诗歌大师),于是提议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

  “过去她英文比我好很多,我汉语比她好,于是说一起合作吧。她负责整理好英文意思。我负责将其用诗歌表达出来。现在我英文水平提高了,翻译以我为主。她主要负责提供意见。比如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她作为女性,将诗歌的语气修改得更为软化。”伊沙说。

  《布考斯基诗选》并没有正式出版。直到今年初,伊沙和葛明霞共同翻译的《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泰戈尔名诗精选》、《当你老了:世界名诗100首新译》才开始陆续出版。为什么间隔18年才正式出版作品?“过去我们翻译的比较少,2011年10月我们投入很大精力开始翻译诗歌。我们翻译了1000首,这两年就有800首。”

  至于突然投入诗歌翻译的原因,伊沙坦言:“我愿意在中年这个阶段多做些翻译工作,从中触摸更多大师级诗人的作品。到了老年精力就不会这么旺盛了,到时再努力就晚了。”

  想看看原著有多好,开始翻译经常查字典

  葛明霞在某公司从事行政工作,他们都是学中文出身。读者的第一个疑惑,就是他们在翻译中如何克服语言障碍。“鲁迅的翻译信条是字典不离手,大汗不离身。没有哪个翻译家在译后记中注明他一次字典也没有查过。我开始时也经常查字典,不过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少。”在伊沙看来,专业学外语的人和非专业的人其实各有各的优势。专业的人理解原文比较快,但是对诗的构成上领悟力并不一定好。“这个问题挺复杂的。翻译如果仅仅以外语水平决定,那生活在英美的华人也许更适合当翻译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尽管一开始翻译困难重重,但是“架不住你天天泡在最经典的诗歌原著里”。促使伊沙和妻子“泡”在诗歌翻译的重要动力是,他们发现诗歌翻译存在不少问题。“年轻时,我们看到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翻译的诗歌,虽然心中有疑惑,却并不敢质疑。比如,泰戈尔的诗被冰心翻译成小清新的格调,与泰戈尔的真实气质有很大反差。惠特曼(美国文学家)诗歌的中文版和原著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也想尝试译一下,同时也想看看原著究竟有多好。”

  高质量英文译本,为转译提供了条件

  此次《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的翻译,伊沙和妻子最受读者质疑的是通过英文转译的问题。伊沙说,他们翻译的阿赫玛托娃以及特朗斯特罗姆都是全世界诗歌界有着很高名望的人物。尤其是特朗斯特罗姆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们的英文译本一定要非常好,作品才有可能在世界风行。英文质量越高则越接近原文,这样也为转译提供了条件。

  “泰戈尔的诗歌最初是由孟加拉语创作的,他和译者一起将自己的诗歌再翻译成英文。因此,我们翻译泰戈尔没有人质疑。其实泰戈尔也只是英文翻译中的一位参与者,翻译他的作品也有转译的成分。阿赫玛托娃还是将中国古典诗歌带入俄罗斯的重要译者,翻译她的作品时,我了解到这样一个小知识,她精通意大利语,她将屈原、李白的诗歌从意大利语转译成俄语。”

  伊沙说,他也曾给自己立下规矩不要转译,一再地翻译,有可能会损害原文的诗意,译者也会在翻译中添加东西。“翻译允许一定程度的再创作,但是译者要给创作者小帮忙,个人风格不能无缘无故随处存在。我们所努力的,是帮助大家发现那个最接近原型的诗人。” 本报记者张静

(本文来源:华商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来源:http://hsb.hsw.cn/tplimg/news_hsb_2007_ehsb.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