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2013-01-31 11:25:54)
标签:

转载

时间: 2013118

地点:绿岛咖啡

人员:潇潇  三色堇  伊沙  黄海  王有尾  艾蒿

晚上915分,王有尾突然来电,诗人潇潇光临长安,和伊沙取得联系后执意参加一次长安诗歌节——无论时间早晚。这应该算得上是到目前为止最“赶工”的一场“长安诗歌节”,但质量丝毫不会因此而降低。由于同仁秦巴子几天前已到宝鸡忙工作事务,朱剑临时有事无法参加,因为通知的时间太晚西毒何殇太过遥远无法赶到。  

 诗人潇潇1983年开始写诗,发表作品。1988年获首届“探索诗”奖。1993年主编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丛书《前朦胧诗全集》、《朦胧诗全集》、《后朦胧诗全集》、《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全集》。现任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秘书长,《现代诗歌报》执行主编,华西文学网特约顾委。

等服务员照例给这帮“作诗的”老顾客赠送两盘瓜子、端上茶、冲好咖啡后,朗诵正式开始。

当代诗歌应该以这种正能量的方式存在,我很感动于在一起聚会有真正的时间去谈诗,这是诗人之间的尊重,更何况是真诚的交流,就算彼此对诗歌的风格和趣味各有喜好,但依然能呼吸到诗歌的氧气,令人感受到温暖。——潇潇

很多“同行”因为你在现实中的一个身份而忽视你作为一个诗人的身份,这是非常恶俗的,其中原因各种各样,无非要你和大家走得更“近”——伊沙

在潇潇读《痛和一缕死亡的青烟》之前伊沙先将此诗在新诗典中他对这首诗的评语阅读了一次:“三年前的冬天,在北京的一次朗诵会上,潇潇朗诵了一首地震诗,竟读出一丝妩媚和风情,我笑了;两年前的夏天,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一位演员朗诵她写青藏高原的诗篇,我竟听出了一个女人的孤寂,很震撼;一年前的秋天,我初读本诗,断定她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她用虚假的繁华掩盖了这一点。”并补充“不要回避自己是女诗人的味道,天然的女人的味道,当然无需造作”。

三色堇朗诵诗人娜夜“新诗典”入选作品《睡前书》,并感叹伊沙对于每一个诗人的创作和对其诗人的性格把握如此准确。伊沙也透露,他猜想娜夜的写作方式一定是先写成一首很长的诗,然后在其后的修改和删减中完成,这也是写诗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后来在和娜夜的一次见面中询问得到了证实。

恰恰最漂亮的意象来自口语诗人,这也是因为现在更多口语诗人创造意象的意识已经开始提高的原因,黄海朗诵完他的“新诗典”诗作《写故乡》后感叹。

写组诗的时候需要更加严谨,不能把对每一首诗的写作仅仅当成“组诗”中的构成之一,这会让人对每一首诗歌创作的意识和难度降低。三色堇朗诵自己的作品《西安小雪》后伊沙发表以上意见,这首诗有一些单一,细节不够,同时个人化的东西比较少。

伊沙朗诵的《春天的乳房劫》正是对信息量和情结的饱和这一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例证。写作不是事先画好的那张图纸,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其扔掉,不能让自己成为执行者,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再创造者——伊沙

当潇潇谈论起那些和王家新,万夏等等诗人曾经一起写诗的年代,苦难或者幸福的往事,谈论起海子,听起来似乎有些恍惚,时间弹指一挥,物是人非,更多的时候只有好诗才能成为这些故事流传下来的前提,对于诗人来说只有更多的好诗才值得真正挖掘出人生中最辉煌的传奇。有人做到了,有人没有,有人正在努力!

朗诵

  蒿:《虚构》

王有尾:《风雪中,父亲……》

  潇:《痛和一缕死亡的青烟》

三色堇:《睡前书》——娜夜

       《西安小雪》—— 三色堇

  海:《写故乡》

  沙:《春天的乳房劫》

 

(撰文:艾蒿)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潇潇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伊沙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潇潇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三色堇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王有尾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王有尾的标准坐姿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伊沙的笑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黄海的手势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三色堇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伊沙和黄海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艾蒿的脑门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王有尾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潇潇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伊沙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新诗典诗人潇潇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三色堇读娜夜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黄海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三色堇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伊沙和新世纪诗典
[转载]长安诗歌节102场记录[图文]
伊沙
 (唐通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