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好意思!

(2012-03-30 08:24:54)
标签:

文化

伊沙访谈录:好诗主义,经典立场

不好意思!
http://t2.qpic.cn/mblogpic/bd0ea574e6068819118a/2000

 

 

  《贵州民族报文学周刊》高端访谈之伊沙

                 本报特约记者:高世现(汉族)

 

记者:首先很高兴能采访到您,所以这次交流对我来说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机会难得。其实在微博我们打过几个照面,您刚来腾讯微博玩的时候,我刚做着中国诗人巡礼这个专题。我记得在那140字内是这样写您的:伊沙是坚定的口语诗写作者,曾当选为《世界汉语诗刊》评选的当代十大青年诗人,伊沙是装甲车集群前进的先锋者,伊沙的《唐》《无题组诗》《蓝灯》《梦系列》是一座又一座横断的诗歌巅峰!,那天恰巧我刚巡礼到您您刚好入驻腾讯微博,您来的前十个回合全和我上了。2011年519这一天我们还在微博给您过生日。我们仅有一段小插曲就发生在微博。而在这个时代,诗人们也熟练地使用微博进行诗歌传播和聚会,您《新世纪诗典》就是其中最醒目的代表,《新世纪诗典》已经成为2011年度的诗坛关键词请您简单说一下谈创办《新世纪诗典》始末。当初基于什么原因让你想办《新世纪诗典》。

伊沙:去年3月下旬的某一天,网易UGC中心总监、青年诗人欧亚突然来电(此前我们很少联系),说想请我开设一个每日推荐一首当代诗歌的微博,我在第一时间就想到《新世纪诗典》这个方案,并确定45日天安门运动(诗歌运动!)这个纪念日开栏。《新世纪诗典》有两种读法两个意思:一、新世纪-诗典,即21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诗人所创作的当代经典诗歌;二、新-世纪诗典,我在1998-2001在《文友》等杂志做过《世纪诗典》的每月一期的荐诗专栏,那算老《诗典》,现在算《新诗典》,有其连续性。

 

记者:此次在网易微博上重新开设《新世纪诗典》,距离您在《文友》开设的《世纪诗典》终结刚好10年。而今《新世纪诗典》也快一周年了,现在您又怎么回看这两个诗典?说说微博这个新媒体又对诗歌的受众有何意义?

伊沙:不论老《诗典》还是《新诗典》,都是当代诗歌含金量最高推广效果最好的两大版本,我自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同类选本能与之相提并论,它们是最优秀的,于是便是最权威的。版本是人打造的,人的全部品质决定了版本的品质。老《诗典》的影响是当时发行量高达十五万左右的《文友》杂志带来的,是纸媒时代的产物,《新诗典》则是随微博这种新传媒应运而生,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它一年便取得了老《诗典》三年多的容量,影响之大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者:《新世纪诗典》的伟大之处就是经得起文本和人本的双重支撑,它是一个现场公开的诗歌点将台,就象每一个诗歌选本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观,比如中国新诗年鉴要弘扬的是民间立场。而您的《新世纪诗典》推崇的是什么理念?坚持的又是什么立场?

伊沙:好诗主义,经典立场。

 

记者:您的文学创作包括了诗、小说、评论、翻译,还要教学、上网推《新世纪诗典》,您的大脑究竞有多少个频道,您的遥控器又是什么?

伊沙:是的,与文字有关的项目我已经涉猎全了(世纪之交的两三年间,我甚至在《足球》报开过每周一篇的球评专栏!),关键是各项做得都还不错,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文学人甚至文学家。如此全面的涉猎,是有一个换频道的问题,并且是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我想说:遥控器是兴趣和热爱,首先这些都是我爱做和有兴趣做的,我总是很好地利用了不同阶段我最大的兴趣点或激情点,譬如过去九年间我就很好利用了我对长篇小说不可遏制的激情和过去充分的积累,一口气写了五部之多;而在过去半年中,又利用了我对诗歌翻译的同样不可遏制的激情和对自身潜能的迅猛开掘,横向翻译了50多位世界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并且译成了《干净老头:布考斯基诗选》《最好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安魂曲:阿赫玛托娃精选诗集》三本书。

 

记者:您的《新世纪诗典》让沈浩波的《玛丽的爱情》打头阵可以说非常成功。沈浩波这首旧作中关于老板对女下属进行情感投资使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干将和情人的话题,在您再推出之后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诗人汪国真、话题人物干露露和苏紫紫,以及一些情感专家之间都掀起了讨论: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玛丽式爱情?您又看职场玛丽 玛丽式爱情?而这种所谓的时代之典型性爱情究竟是各取所需还是女白领们的悲哀?

伊沙:是的,非常成功,所以这首诗的作者也得到了厚报,沈浩波最终赢得了《新世纪诗典》首届年度大奖金诗奖的金牌,这首诗立了头功。我认为玛丽式爱情是普遍存在的,这首诗写出了人类的荒谬和悲哀。

 

记者:说说您《新世纪诗典》里的贵州诗人,还有,哪些贵州诗人给你印象较深的?

伊沙:在过去一年里,贵州入选了南鸥、刘脏两位诗人,他们是年龄段不同、风格各异的优秀诗人,我希望今后贵州能有更多的诗人能够入选,我也正在积极地观察。

 

记者:除了去年新世纪诗典·北京诗会,这月25日又举行新世纪诗典·广州诗会 在这场小春天——新世纪诗典广州诗会暨2011年度颁奖礼,你从西安,严力从上海,沈浩波、中岛、西娃、欧亚从北京,姚风从澳门,吴投文从湖南,古河从湖北赶到羊城,参与本场诗歌的盛宴。入选《新世纪诗典》的广东诗人杨克、宋晓贤、燕窝、郑小琼、李傻傻、阿翔、丁燕、典裘沽酒、赵原、晓音、湘莲子、木知力、杨叉、旻旻、庄生等,都到现场朗诵,为花城带来诗的原声。请您简单说说这这诗会的盛况。也说说这京广两个城市的诗歌氛围。

伊沙:是的,《新世纪诗典》不但打造了一个经典的微博栏目,还打造了两个经典诗会,一个经典诗奖。我说的正是去年9月在北师大举行的阳光照在需要它的地方-《新世纪诗典》北京诗会和刚刚举行的小春天-《新世纪诗典》广州诗会暨2011年度大奖颁奖礼,我相信没有任何诗歌朗诵会能够与之相比,因为朗诵的每一首诗都是选出来的精品,还有严肃、专业的推荐语,醒目的大屏幕投影,诗人盛装出席,完全是严肃欣赏诗歌的氛围。我还是参加过一些诗歌活动的,国内别的诗歌活动与之相比,都显得太随意、太粗糙、太轻浮,太不讲究!关于京广这一北一南两大都市,我已经在诗会上说了:这是中国文化包容性最大的两座城市,也是现阶段诗歌氛围最好的两座城市,《新诗典》选择在这里举办诗歌活动,被证明是英明正确的。

 

记者:回顾一下您《新世纪诗典》这一年里的您感触最深的事件,最令您难忘的诗歌,还有《新世纪诗典》下一步的目标。

伊沙:这个问题让我作难,因为这样的事件、诗歌绝非一两件,太多了!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新诗典》首要的目标是在数天以后——迎来它的一周年,365首诗,然后出一本书,就叫《新世纪诗典》,让更多的读者通过纸本欣赏这些好诗。

 

记者:上期我采访安琪,安琪也提及伊沙《新世纪诗典》更是了不得的壮举,从20114月至今,一天一首,从无间断。20118月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伊沙和我都应邀参加,我还问伊沙,这几天你还继续做诗典吗?他说,做,我电脑都带来了。所以一件事就怕一个不要命的人死盯着做。而我想知道的是,您一天投入《新世纪诗典》的时间是多少?《新世纪诗典》的所选上的诗,除了您亲自到网上海选,还有什么投稿方式吗?

伊沙:表面上是一天一小时,但实际上没法计算,它关乎我自新世纪以来的全部阅读积累。我的邮箱永远挂在我的博客上,每天都能收到来稿,但坦率讲,收获甚微。《新诗典》最主要的选稿途径还是我直接向我看中的优秀诗人约稿,然后我再从诗人的自选诗中优中选优。

 

记者:这么多年都活跃在网络第一现场,请您回忆一下您在网络上的快意恩仇

伊沙:说实话,我比我的敌人忘性大、忘得快。我写那么多东西,做那么多正事,这一部分在我头脑中实在是太不重要了,它甚至是我的休息和消遣。

 

记者:近来,您最大的动作似乎是翻译,说说翻译吧,诗歌经过翻译之后,在多大程度上仍然是原来的它?比起单纯的翻译家,诗人的诗歌翻译是否可靠度更高一些?

伊沙:这么说吧:翻译是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我认为:非诗人的翻译家没有资格译诗,但诗人的译者中也大有骗子、混混、垃圾在——我现在已经掌握了更多的底细。最好的诗歌译者只能由最好的诗人兼及——绝无余地。

 

记者:除了《车过黄河》《饿死诗人》《唐》这几首您的代表作,您也说过代表作自己说了不算,读者和业界舆论说了算,那想问您目前自己最看重是那一首?为什么您会选这首?

伊沙:当然是《梦》。它是大灵感、大创造,不落窠臼,突出重围,奥妙无穷,非常强大。

 

记者:总觉得您像现代的李白,您也自打趣是伊李沙白,您又怎么看公元八世纪的李白。您认为天赋之外,到底哪些因素成就着李白的诗歌?您认为一个当代中文诗人,最缺什么?

伊沙:不是自我打趣,是一个读者在我博克留下的神迹。李白,是人类文学古典时期最天才最伟大的诗人,是中国的诗魂。这种量级的诗人,不是凭其一己之力一厢情愿主观而为的,那是被历史、时代、命运、诗神选中的结果,譬如说,盛唐的文化高度和走向巅峰继而由盛急衰的过程成就了他,他个人一生不得志而无所事事浪迹天涯的命运也成就了他。我认为当代中文诗人,什么都缺,急需进补,需要长期进补。我们总是在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之后便开始沾沾自喜,我们总是很容易满足,对自己缺乏一种狠劲,我们缺乏真正的雄心壮志和侵略扩张。

 

记者:您现在怎么看国内的诗歌现状?很多诗人都转行了,而您却始终站第一线,而且愈战愈勇,请您站在批评家的立场上,给当代诗歌把一把脉吧。

伊沙:我认为《新世纪诗典》就代表着国内的诗歌现状。在此之外,代表不了,不值一谈。我记得在去年10月我掀起这场重译经典的风暴之前,对同行佳作的莫名惊诧和激赏是一个强大的声音,这半年来这个声音日渐趋弱,不再那么夸张了——这便说明了一个真相:我们确实已经取得了自身长足的进步,也许与现阶段世界其他地区的整体状况相比,也是不差的,就是我所说的中等偏上的水准,但是与整个文学史上的优秀诗人、尤其是与世界顶尖大师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有识者或许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当然,这个差距有一部分来自我们太低的现代文化平台,甚至是前辈们、祖先们欠下的债。当然,我也不讳言,这种赶超人海战术没可能,只能拜托极少数潜在的伟大的天才人物。

 

记者:今天跟您的谈话非常愉快,最后祝福您一周岁的《新世纪诗典》。也谢谢您,最后谈谈诗歌对于您的意义。

伊沙:也感谢你,在这个时间采访我——给了我公开做一个《新诗典》一年总结的机会。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回答过了:诗歌是我的天赋、爱好、事业、心灵、灵魂、宗教、价值、呼吸,没有诗歌,我也不过是一具躯壳、行尸走肉!

 

【伊沙档案】

 

伊沙,原名吴文健。男。1966519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饿死诗人》《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灵魂出窍》《伊沙诗歌:纹心》《伊沙诗选:尿床》《无题诗集》,长诗《唐》,散文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晨钟暮鼓》,中短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长篇小说《江山美人》《狂欢》《中国往事》《黄金在天上》《迷乱》等。另有与人合集多部,外文译本数本。编著有《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上、下卷)等。曾获《诗参考》“十年成就奖”暨“经典作品奖”、《山花》2000年度诗歌奖、首届“明天·额尔古纳”中国诗歌双年展“双年诗人奖”、首届光成诗歌奖、御鼎诗歌奖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十年成就奖”等多种奖项。曾当选为《文友》《女友》两刊评选的“读者最喜爱的当代十佳诗人”(1993)、《世界汉语诗刊》评选的“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1998)、乐趣园评选的”2006年十大风云诗人”(2006)、《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多家媒体评选的“1986-2006中国当代十大新锐诗人”(2007)、突围诗社、华语文学网站等17家诗歌民刊、论坛评选的“1999-2008十大影响力诗人”(2009)、搜狐网、新华网等百家网站评选的“2009年年度诗人”(2009)。《诗参考》评选的“1917-2010影响中国诗歌发展进程的十大诗人”。曾应邀出席诗刊社第13届青春诗会、世纪末“盘峰诗会”、第16届瑞典奈舍国际诗歌节、第38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第20届英国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8910届亚洲诗人大会、北欧奈舍-中国昆明诗歌周、中美“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等国内外交流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