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商报》
(2011-07-29 01:28:19)
标签:
文化 |
盘点名人各种“中枪”事件 公众人物真难当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7-28
17:33
微博作为信息与观点交锋的平台,吸引了各式人等在此围观、议论、发泄,甚至“殴斗”。微博上最受关注的,当然还是名人,他们借此为平台提高自己的关注度,同时,他们的发言也引来了各种争议。“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牵动人心,微博上的名人们却因对此事件的关注度不同,发言角度不同,而被博友们区别对待。因发言不被认同而成为靶子的不在少数,也有因为不发言 而“中枪”的 名人,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误解中枪:
中枪人:陆天明 理由:翻旧账惹的祸
事件:作家陆天明之所以成了这场讨论的中心,在于他非常凑巧地在高铁事件之前,发了一条被转发七万多次的微博。十天之后,温州高铁事件发生,陆天明的这条微博被当做对该事件的意见而被疯狂转发。
7月13日,陆天明写到:“关于近日高铁连续出事故,有些朋友冷嘲热讽,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高铁是本民族的高科技成就,试行初期发生一些事故属正常现象……”这条微博炸了锅,陆天明被网友称为“缺乏逻辑”、“表达荒谬”。
回应:陆天明7月24日晚发微博称:“一,许多网友转发的那个帖子是七月十三日发的。二,不日我将返京,原定飞回去。现我决定坐高铁回京。”
护爹中枪:
中枪人:陆川 理由:支持老爸
事件:7月24日,陆天明之子陆川对发表微博怒斥父亲的网友,回复到:“你可以聊天说理,但是你别对一个老人家说骂脏话,我警告你。”不过这条微博在7月25日删除。但陆川力挺父亲的事件,迅速被传播,包括程青松、洪晃都加入辩论,电影人程青松发表了20余条与此事相关的微博,并建议陆川拍一部电影叫《高铁!高铁》,还戏称“陆家父子可以当选中国脊梁了”。
回应:7月26日,陆川发微博:“因维护我父亲而和某人的争执在723重大灾难面前,在失去亲人的死难者家属面前,显得轻微和无聊。所有人都因灾难而义愤,父亲亦然。然而13日他写的话,却在723事故发生后被挑选出来引发网民抨击,这或许可以宣泄民众的负面情绪,然而对于723车难的追查却是不利的。这是在刻意绑架民意并转移公众视线。”
争议中枪:
中枪人:伊沙 理由:回复微博得罪人
事件:高铁事件,网友鬼匠在著名诗人伊沙的微博里发言称:“自诩文人的人们,到现在,你们还在津津乐道所谓文学?没有见到你们对时事的一个字的评价!”伊沙直接回了他一个字:滚!
这个回复得罪了不少网友,有的就回说:“难怪有人说现在的诗人都是在象牙塔里絮絮叨叨的疯子,我觉得挺像!你当然有权只管写诗不管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但也不至于如此恶语对待一个普通网友吧?”
有网友说:“脱离民众、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这样的诗人能“玩”出什么好诗?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事件持不同的看法说:“对时事发不发评论写不写诗,与诗人道德没有关系(他不一定要表现出来迎合),可写可不写。”还有人说:“ 为什么非要写?写给谁看,作秀吗?”
躺着中枪:
中枪人:倪萍、马云 理由:沉默
事件:倪萍刚刚经历“脊梁”事件,关注她微博的人不少,但很多网友质疑她作为“脊梁”,对于高铁这样的事件为何只字不提。网友“TroySheng”就留言调侃她说:“你不挺会煽情嘛,咋高铁出了这么大事就沉默了呢,您就教教我咋回事吧?”
同样沉默的还有马云,微博认证为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的马云,最后一条微博神奇地停在7月23日凌晨,此后再没有更新。
有网友调侃马云:“支持马云不发声。作为一名商人,马总不能像某些人那样一天两篇文章动不动就说说这个说说那个,马云的言行是要为淘宝支付宝负责的。”还有网友“钱好”说:“平时道貌岸然,群情激昂,关键时刻沉默了。”
■当事人说
伊沙:这个“滚”字包含了多重含义
记者昨日联系到著名诗人伊沙,他说出以这样争议的词语回复网友的理由。
记者:为什么对这次大众都关注的事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在微博,只对两类事情发言,一个和诗有关,一个跟朋友有关,我本来就不对时事新闻发言,所以这些人问我为什么不发言的时候,感受到一种不怀好意的道德捆绑。”
记者: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微博作为展示平台,公众会对你有想法,有期待,人们希望通过这里呈现人物真实的状态,这样的期待不应该有吗?
伊沙:“这种期待可以有,但不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果他说希望听咱这样的小公众人物的看法 (毕竟诗歌是小众),我不可能说一声滚,我会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我暂时没有了解清楚,和大家一样还在密切关心事态发展’,但他的态度,完全是我熟悉的论坛时代的审判的方式,是他们认为的道德被动,那我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还有就是你发你的言,每个人有发言的自由,也有不发言的自由。非要问我为什么不写诗歌?诗歌有时候很脆弱,很小的事情也许能触发灵感,有时候很大的事情也没有灵感,灵感这东西,它是很神秘的,所以我绝对不接受任何人要求某个事件,某个人写首诗歌。这是对作家创作的干预,我既不接受来自作协的这样组织的干预,也不受任何人的号召,更拒绝你们的爱护。”
记者:“滚”字是不是说得太过了?
伊沙说:“‘滚’字里面包含了多重含义,首先这些发言的人,不怀好意的人,用所谓的道德压力来干涉作家的创作,我就这一个字。里面还包含着一种不公道,你知道这些人平时不关心诗人和诗歌,一到灾难时候就要站出来,用这种审判的方式来质问。我平时也不是时代的诗人,我要做永恒的诗人,趋于纯诗歌的内容。”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慧 采写
■文化评论
逼迫会让他们更不敢说话
评论人韩浩月告诉记者:“其实这个事破鼓万人捶,好多人说话也没带来什么影响,公众人物不愿意说话,可能出于各种顾虑,因为他们说话影响大,容易被围住,但逼迫他们发言,也不可取,也没有太大必要,这毕竟是个人情感的选择。你的逼迫会加大他们的恐惧心理,他会更不愿意说。”
韩浩月还建议说:“像冯小刚、郭德纲很含蓄的方式发言,表达了同情。其实单一事件没有具体表态,对一个公众人物来说没有影响,但是所有公共事件都回避,会给人留下一种自私自利的印象,只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作品,建立声望,在需要公众人物表态的时候却萎缩,大家心里肯定会有些排斥。”
http://news.hsw.cn
微博作为信息与观点交锋的平台,吸引了各式人等在此围观、议论、发泄,甚至“殴斗”。微博上最受关注的,当然还是名人,他们借此为平台提高自己的关注度,同时,他们的发言也引来了各种争议。“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牵动人心,微博上的名人们却因对此事件的关注度不同,发言角度不同,而被博友们区别对待。因发言不被认同而成为靶子的不在少数,也有因为不发言 而“中枪”的 名人,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误解中枪:
中枪人:陆天明 理由:翻旧账惹的祸
事件:作家陆天明之所以成了这场讨论的中心,在于他非常凑巧地在高铁事件之前,发了一条被转发七万多次的微博。十天之后,温州高铁事件发生,陆天明的这条微博被当做对该事件的意见而被疯狂转发。
7月13日,陆天明写到:“关于近日高铁连续出事故,有些朋友冷嘲热讽,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高铁是本民族的高科技成就,试行初期发生一些事故属正常现象……”这条微博炸了锅,陆天明被网友称为“缺乏逻辑”、“表达荒谬”。
回应:陆天明7月24日晚发微博称:“一,许多网友转发的那个帖子是七月十三日发的。二,不日我将返京,原定飞回去。现我决定坐高铁回京。”
护爹中枪:
中枪人:陆川 理由:支持老爸
事件:7月24日,陆天明之子陆川对发表微博怒斥父亲的网友,回复到:“你可以聊天说理,但是你别对一个老人家说骂脏话,我警告你。”不过这条微博在7月25日删除。但陆川力挺父亲的事件,迅速被传播,包括程青松、洪晃都加入辩论,电影人程青松发表了20余条与此事相关的微博,并建议陆川拍一部电影叫《高铁!高铁》,还戏称“陆家父子可以当选中国脊梁了”。
回应:7月26日,陆川发微博:“因维护我父亲而和某人的争执在723重大灾难面前,在失去亲人的死难者家属面前,显得轻微和无聊。所有人都因灾难而义愤,父亲亦然。然而13日他写的话,却在723事故发生后被挑选出来引发网民抨击,这或许可以宣泄民众的负面情绪,然而对于723车难的追查却是不利的。这是在刻意绑架民意并转移公众视线。”
争议中枪:
中枪人:伊沙 理由:回复微博得罪人
事件:高铁事件,网友鬼匠在著名诗人伊沙的微博里发言称:“自诩文人的人们,到现在,你们还在津津乐道所谓文学?没有见到你们对时事的一个字的评价!”伊沙直接回了他一个字:滚!
这个回复得罪了不少网友,有的就回说:“难怪有人说现在的诗人都是在象牙塔里絮絮叨叨的疯子,我觉得挺像!你当然有权只管写诗不管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但也不至于如此恶语对待一个普通网友吧?”
有网友说:“脱离民众、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这样的诗人能“玩”出什么好诗?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事件持不同的看法说:“对时事发不发评论写不写诗,与诗人道德没有关系(他不一定要表现出来迎合),可写可不写。”还有人说:“ 为什么非要写?写给谁看,作秀吗?”
躺着中枪:
中枪人:倪萍、马云 理由:沉默
事件:倪萍刚刚经历“脊梁”事件,关注她微博的人不少,但很多网友质疑她作为“脊梁”,对于高铁这样的事件为何只字不提。网友“TroySheng”就留言调侃她说:“你不挺会煽情嘛,咋高铁出了这么大事就沉默了呢,您就教教我咋回事吧?”
同样沉默的还有马云,微博认证为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的马云,最后一条微博神奇地停在7月23日凌晨,此后再没有更新。
有网友调侃马云:“支持马云不发声。作为一名商人,马总不能像某些人那样一天两篇文章动不动就说说这个说说那个,马云的言行是要为淘宝支付宝负责的。”还有网友“钱好”说:“平时道貌岸然,群情激昂,关键时刻沉默了。”
■当事人说
伊沙:这个“滚”字包含了多重含义
记者昨日联系到著名诗人伊沙,他说出以这样争议的词语回复网友的理由。
记者:为什么对这次大众都关注的事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在微博,只对两类事情发言,一个和诗有关,一个跟朋友有关,我本来就不对时事新闻发言,所以这些人问我为什么不发言的时候,感受到一种不怀好意的道德捆绑。”
记者: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微博作为展示平台,公众会对你有想法,有期待,人们希望通过这里呈现人物真实的状态,这样的期待不应该有吗?
伊沙:“这种期待可以有,但不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果他说希望听咱这样的小公众人物的看法 (毕竟诗歌是小众),我不可能说一声滚,我会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我暂时没有了解清楚,和大家一样还在密切关心事态发展’,但他的态度,完全是我熟悉的论坛时代的审判的方式,是他们认为的道德被动,那我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还有就是你发你的言,每个人有发言的自由,也有不发言的自由。非要问我为什么不写诗歌?诗歌有时候很脆弱,很小的事情也许能触发灵感,有时候很大的事情也没有灵感,灵感这东西,它是很神秘的,所以我绝对不接受任何人要求某个事件,某个人写首诗歌。这是对作家创作的干预,我既不接受来自作协的这样组织的干预,也不受任何人的号召,更拒绝你们的爱护。”
记者:“滚”字是不是说得太过了?
伊沙说:“‘滚’字里面包含了多重含义,首先这些发言的人,不怀好意的人,用所谓的道德压力来干涉作家的创作,我就这一个字。里面还包含着一种不公道,你知道这些人平时不关心诗人和诗歌,一到灾难时候就要站出来,用这种审判的方式来质问。我平时也不是时代的诗人,我要做永恒的诗人,趋于纯诗歌的内容。”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慧 采写
■文化评论
逼迫会让他们更不敢说话
评论人韩浩月告诉记者:“其实这个事破鼓万人捶,好多人说话也没带来什么影响,公众人物不愿意说话,可能出于各种顾虑,因为他们说话影响大,容易被围住,但逼迫他们发言,也不可取,也没有太大必要,这毕竟是个人情感的选择。你的逼迫会加大他们的恐惧心理,他会更不愿意说。”
韩浩月还建议说:“像冯小刚、郭德纲很含蓄的方式发言,表达了同情。其实单一事件没有具体表态,对一个公众人物来说没有影响,但是所有公共事件都回避,会给人留下一种自私自利的印象,只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作品,建立声望,在需要公众人物表态的时候却萎缩,大家心里肯定会有些排斥。”
前一篇:[转载]长安诗歌节第65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