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安伊沙
长安伊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089
  • 关注人气:40,3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沙新作(2011年4月)

(2011-04-30 17:58:05)
标签:

文化

2011年4月(12首)

 

 

 

《梦(135)》

 

 

恍若一部韩剧

 

他与她

从一辆红色双层巴士上

走下来

 

这是一对

柏拉图式的精神恋人

在多年后的邂逅

 

他吻了她

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

亲密接触

 

她问他:“啥感觉?”

他回答:“菊花香!”

 

他随之去了她住处

那是一座花园

菊花开满园

 

一个老园丁

在伺候着那些菊花

一边伺候一边夸她

 

他想:“她真是

对所有人都好!”

 

恍若一部韩剧

她是原小说作者

一名言情女作家

 

他是她的读者

 

 

 

 

《梦(136)》

 

 

在童年的向阳院

露天水龙头

母亲般洗衣服的

是我的妻

 

我站在她面前说:

“你昨晚三点才回来”

她不说话

“你总该告诉我

你人在哪儿吧?”

“在XX家”

她头也不抬地回答

继续在搓衣板上

洗衣服

我知道XX

是她的闺蜜

不久以前

离家出走

我说:“她人都不在

你是和她老公在一起吧?”

“是又怎么样?”

“我打不死你!”

“那就打吧!来!”

 

四周半黑不明

像是黑不到底的夜晚

又像亮不起来的白天

 

 

 

 

《梦(137)》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

在一座空空如也的城里

只有我和我的儿子

从城市的两端

跑向中心广场

在广场正中

一根光秃秃的旗杆下

儿子从地上抓起一把雪:

“爸爸,这雪是假的呀

全都是石灰!”

 

 

 

《梦(138)》

 

 

北师大的北门

与北影厂斜对

 

我站在北影厂门口

像是在等谁

 

看见葛存壮老头

走出来了

 

老观众还记得

他是“马尾巴的功能”

 

新观众只知道

他是葛优他爸

 

我与看大门的老妪

聊起天来

 

她对我的诗

提了诸多问题

 

全写在一张纸上

像考卷一样

 

我怀着耐心一一解答

像传说中的白居易

 

对着老妪读诗

看她能否听懂

 

 

 

 

《梦(139)》

 

 

一名少女

赤裸上体

在我房间

晃来荡去

我被吓坏了

妄图夺门而逃

却被她堵个正着

我清醒地记得

她是我朋友的女儿

(哪位朋友并未想起)

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之女

不可欺我

 

 

 

《梦(140)》

 

 

一个没长脸的人

准确点说

是长了脸

但是脸上

没长五官的人

被五花大绑在

我大学时代

男生宿舍

架子床的

铁架上

被我好一通

拳击暴揍

有一点

在梦里

比在现实中

更加清晰

我之所以

毫无道理

滥用暴力

是出于恐惧

这张白板脸

带给我的

深深的恐惧

 

 

 

 

《春》

 

 

公车站上

并肩站着两名

双胞胎美少女

其中一个

小脸气得通红

冲另一个骂道

真像在骂自己:

“你竟敢冒充我

去和他约会

太不要脸了!”

 

满街的桃花开了

 

 

 

《教工食堂即景》

 

 

我走近卖饭的窗口

刚巧伙食科长在

非要亲自掌勺

给我打菜

打得确实不少

很不利于减肥

我受宠若惊

以为这是诗人

才有的礼遇

连声道谢

手端餐盘

刚一转身

便听到科长

对大师傅说道:

“他不是领导

但上过报……”

 

我就近找到空位

坐下来吃

对面坐着

两位少妇

有点面熟

正边吃边聊

其中一个说:

“我大学时的男朋友

体育系的

又高又帅

我跟他幸亏没成

他后来混得实在不咋的

就是一中学体育老师

真比不上我那丑老公”

“你老公不算太丑

人也挺好的呀

关键是人家有官运

仕途有望

知足吧你

跟着享福就是了”

另一个说:

“我觉得吧

一个女人

最悲惨的是

嫁给了一个诗人……”

 

闻听此言

我差点被一个

送到喉咙口的丸子噎死

一边吞咽一边抬头

我想看看说这话的女人

长的什么样

啊哈,实在不怎么样

只见她大惊失色

双颊绯红:

“哦……对不起

我没注意到

您坐这儿……”

 

 

 

《梦(141)》

 

 

我中学那会儿的教室

破旧的木地板

踩起来又响又软

那是英国人当年办的

一所教会中学

遗留下来的老楼

下课时分

同学们纷纷起立

背起书包

朝外走去

我的女同桌

悄悄对我说:

“别急呀

让他们先走……”

我嗅到一丝

香水的诱惑

侧目而视

大吃一惊

是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

披散着一头三毛式长发

脖子上还胡乱缠绕着

吊死她的长筒丝袜

 

 

 

《梦(142)》

 

 

我家院子里

垃圾堆成山

堆成八卦阵

年轻美丽的母亲

迎风而立

在房顶上

为我指点迷津

 

 

 

《梦(143)》

 

 

森林之夜

鬼哭狼嗥

并未令我

感到恐惧

这时传来

人脚步声

咚咚咚咚

我听到了

自己心跳

并呕出了

一颗红心

 

 

 

《怀念周庄》

 

 

我刚离开一个地方

就开始怀念它

对周庄的怀念

集中在度假村中的

一个厕所

距民谣诗歌节的舞台

最近的那个

在布景般的台湾火车站旁

墙上贴了很多旧年的图片

 

有一次我小便完

一边拉裤链

一边从男厕所走出来

迎头撞见女诗人吕约、巫昂

激起她俩的讪笑

那笑声真是快乐呀

在一瞬间传染给我

让我也快乐起来

 

另一次是大便

我蹲在门后

听到有人进来

“咔”的一声

清了清嗓子

我叫了一声“老五”

那人便“嗯”了一声

果然是男诗人徐江

 

后来我们一起朝外走

我说:“认识一个人26年

就是连他清嗓的声音

也听得出来……”

“那是自然”徐江说

“我就是故意试一试

看你在不在”

 

 

 

 

 

 

【伊沙书讯】

 

A.《伊沙诗选:尿床》是其正式创作二十年(1988-2007)的短诗精选集,被列入台湾著名诗人、诗评家黄粱主编的“大陆先锋诗丛(第二辑)”,日前由台湾唐山出版社出版,已在台岛各大书店上市。该书由黄粱从伊沙以往出版的诗集和自荐篇目中一手编定,共选入伊沙二十年间创作的优秀短诗153首,全书以编年体分成四卷(五年为一卷),前有黄粱长序《复数的“我”——伊沙诗中的民间生活》,后附伊沙诗论三篇:《饿死诗人,开始写作》《为阅读的实验》《“我看我最像”——〈中国诗人〉诗刊访谈录》、伊沙年表(1983-2007)。书名由伊沙本人用毛笔题写,字如其人,颇有风格。由台湾艺术家蔡宛璇提供图象并设计,封底是这本诗集的主打诗《尿床》。本书是伊沙继长篇小说《狂欢》之后,在台湾以繁体字版出版的又一部个人著作,也是伊沙出版的第12本中文诗集(另有5种外语译本)。

 

 

B.《迷乱》是诗人、作家伊沙创作的首部“大长篇小说”,2003年,他潜心写作了一年,三十万言,呕心沥血,五易其稿,方才完成。其后,此书稿便开始了它到处流浪饱受磨难命运多舛的历程,先后被数十家出版机构拒绝——多为肯定其文学甚至商业价值后的拒绝,在伊沙此后创作的《狂欢》《中国往事》《黄金在天上》三部大长篇顺利出版后也是如此,近日,它苦尽甘来终获出版,将其推出的是磨铁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和云南人民出版社。从结构上说,《迷乱》仿佛一个古老的情仇故事,却被作者叙述得充满时代的新意、现实的质感和人性的深度。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先锋诗人,由于身在其间的亲身经历,他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提炼性地使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中国地下诗歌运动的原始材料,在文化的意义上也正好构成了一部中国先锋诗歌发展的生动野史,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甚至是地下状态中的先锋艺术群落,以往极少被中国的主流文学所表现,偶尔出现也是极其概念化符号化漫画式的,让读者难以认真对待。而在《迷乱》之中,他们却被表现得如此真实、生动、鲜明、强烈,许多人物都被刻画和表现得极具独特性和典型性,令人过目难忘并且发人深思,在注重人物刻画之外,这位诗人身份的作者令人大呼意外的另一特点便是对于讲述故事的追求——在以往的诗人出身的小说家笔下,往往长于语言而短于故事,长于抒情而短于叙述,但在《迷乱》之中,却丝毫不见如此的情形发生,语言依然是诗人的长处,表现成极具个人风格的充满性感和表现力的殊为成熟的鲜活的现代汉语,情绪的饱满所带来是是叙述上的浑然一体的流畅感,故事本身非但未被忽略,反被提高到支撑全篇的“钢架”的重要位置上,并用充满人性魅力的语言讲述得丝丝入扣,悬念丛生,跌宕起伏,匠心独运,饱含张力。很显然,作者的小说观决定了他所追求的是“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现实生活的传奇性”,将故事讲述的效果——即读者通常所说的“好看”,置于小说创作严肃考虑的范畴之内,并通过技巧的运用将其体现出来。如此将现代先锋意识和感觉与小说这门古老艺术的常态故事(而不是将其偷梁换柱投机取巧成所谓“实验文本”),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这是一位小说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在历经对西方“现代派”小说的简单模仿与复制之后,开始走向独立的一大标志。而在新世纪以后越发朝着妇幼(“美女作家”和“少年作家”成为市场主流)方向上一路狂奔日益弱化的中国当代小说的环境中,《迷乱》的出现具有特殊意义:它无疑是阳刚与强悍的——这并非单单是指作者的血性与气质,它体现为成熟的心智、远大的抱负、深厚的功力、出众的才华和潜心写作的状态所构成的综合力量,正因如此,它不是以风格悦人的类型化的小说,而是一部好看的有灵魂的实力小说。正因如此,在《迷乱》之中,我们既可以读到独特而又丰富的人物群像、震撼心灵的精彩故事,也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世态人心的迷乱,命运的不可预知以及宿命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这样说:《迷乱》是一部“史诗”型的小说作品,是过去变革年间中国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一节断代史,也是几代中国人(主要是知识分子)相互交汇的心灵史,它潜藏于文本之中的经典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有待于于经受读者与时间的检验。多年以前,《迷乱》的作者受命于时代的感召和诗人的使命,以诗歌的方式对这个时代发出过“饿死诗人”的预言——不幸而言中,果然成为日后的现实;今天,当他试图用这样的一部小说来为这个时代做出“迷乱”的结语时,我们感受到的是真正的文学——它从不缺席的存在和并未丧失的命名的力量!《迷乱》是伊沙连续四年中出版的第四部“大长篇小说”,加之他不断有诗集、随笔集出版,其写作堪称这个文学式微时代的一个奇迹。

 

C.今年元旦,赶路论坛、《赶路诗刊》、“御鼎诗歌奖”评委会将“赶路”有史以来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御鼎诗歌奖”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十年成就奖”(2000-2009)授予诗人伊沙,并在第一时间将奖杯、证书、奖金颁发给伊沙本人。如今三个月过去,该项诗歌大奖的又一种奖励办法已经有了结果:由“赶路”策划、编辑、投资的获奖诗人伊沙的最新力作《无题诗集》日前由《赶路诗刊》出版。

《无题诗集》全文收录了伊沙2008-2009两年间创作的227首无题诗,是伊沙继《唐》之后创作出版的又一部诗集型的长篇巨制,也是他获此十年诗歌大奖最新最重的作品依据。如诗人唐欣所论:“重新引进修辞来激活口语,这些难以命名、现在进行时的诗歌,又一次显示了他面对未明事物的敏锐,以及变形和幻化的才能,这是包容的诗歌,也是敞开的诗歌。现实和想象,口语和意象,在这里没有分野,更没有界限。它的涵盖面和穿透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诗人任意好评论说:这是全球化时代最先抵达的汉语诗歌。”

在该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以下几项内容:评奖经过、网上反响、伊沙十年资料、译自国外的多篇伊沙评论、《无题》专论、伊沙访谈等,令本书既书籍的严肃性又有杂志化的可读性,其中诸多资料属于首次披露,是当代诗歌的珍贵史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无题诗集》是迄今为止伊沙所出的第18种诗集(含外译本),其所出作品的质与量堪称同代诗人的翘楚。

诗集出版之日,正值旅法加拿大魁北克诗人、画家米歇尔·马多来访西安举办个人画展,同时举办的长安诗歌节第十三场遂成《无题诗集》首发式,诗人伊沙在现场亲诵多首无题诗,令中国同仁为之动容,令外国友人捧腹大笑。

该诗集为公益出版之非卖品,由《赶路诗刊》统一赠与全球诗歌热爱者、诗人、诗评家及各文学院、博物馆、高校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