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受邀参加被称为新世纪以来陕西诗人首次大团圆的“黄柏塬·陕西诗会”的长安诗歌节同仁秦巴子、伊沙、朱剑、西毒何殇一行四人(同仁黄海因出席北京“十月诗会“、王有尾因南行重庆培训员工未能同行),由长安诗歌节轮值主席秦巴子驾车,出长安,过子午大道,沿关中环线南段美丽的环山公路西行,经老子讲经处楼观台、哲学家张载之“关学”发祥地横渠,至诸葛亮之五丈原边、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褒斜道北口斜峪关南行入秦岭,一路赏风景、谈诗歌、论古今,于傍晚抵达有“秦岭里的香格里拉”之称的宁静美丽的小城太白。
“黄柏塬·陕西诗会”研讨单元于16日上午在太白宾馆举行,长安诗歌节同仁伊沙高品质的精彩发言,将诗会带向了诗歌现代性的讨论。午后,参加诗会的一行人驱车于雄奇苍劲、层林尽染的秦岭主脉中迤逦而行,沿途饱览秦岭风光。晚间,在秦岭原生态风景区黄柏塬镇,陕西诗会举行篝火朗诵晚会。长安诗歌节同仁伊沙、秦巴子、朱剑、西毒何殇的朗诵得到诗人和游客的热烈赞赏。
篝火朗诵晚会进入非诗部分之后,长安诗歌节同仁移至久仙居农家小院,以农家苞谷酒和可乐助兴,举行长安诗歌节第三十二场。嘉宾有诗人孙晓杰、尚飞鹏、白立、姚鸿文、周东坡、太白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韩霁虹、宝鸡文理学院教师评论家马平川。依照惯例,本场仍由伊沙主持,轮值主席秦巴子向嘉宾全面地介绍了长安诗歌节之后,朗诵正式开始。长安诗歌节欣赏作品、享受诗歌、坦诚交流、相互抵励、如琢如磨的一惯作风,即使在远离长安的异地,仍然是原封原装原汗原味。
非常巧的是,我们本场举行地,正是陕西著名小说家赵熙先生八十年代深入生活时居住的农家,赵熙先生在此十年沉潜,写了两部长篇小说《狼坝》《女儿河》,农家堂屋,至今悬挂着越先生当年的书法作品。长安诗歌节籍此也向所有对文学怀抱敬畏与虔诚的同行们致敬!
(此次图片分五个主题:在路上、在会上、在火上、在诗上、在岭上,所有照片除特别注明外,都为朱剑所拍)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陕西太白县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第一辑:在路上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海航行靠舵手,主席秦巴子为此次出行亲自掌舵。
伊沙看着深秋的夕阳,吟诵出大诗人食指《秋日》的诗句:有老人的心肠,像父辈的目光。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在熊猫出没的大箭沟,栈道曲折之处,朱剑捡到一片红叶(摄影:姚鸿文)
在黄柏塬镇的路上,秦巴子、伊沙、西毒何殇遭遇对面随时举起大炮筒的朱剑
诗人、小说家姚鸿文和西毒何殇在大箭沟返回的路上
第二辑:在会上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十年一遇的陕西诗会,用一位诗人的话描述:这次来的人比较全
诗人孙晓杰讲话
诗人伊沙发言谈陕西诗歌,做一个世界诗人的同时,要自觉做一个陕西诗人
伊沙的发言,让一场事先无明确主题的会议,有了主题
秦巴子在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气氛相对沉闷,朱剑积极发言,完美地开了自己的“处女会”。遗憾无图。
宝鸡作协主席景斌发言介绍宝鸡诗歌创作情况
本届陕西诗会的操办人,诗人白麟
在会场上
授旗仪式。会议结束。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黄柏塬·陕西诗会合照(摄影:王宝存)
第三辑:在火上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篝火是这样点燃的
火焰照亮了秦岭的一小块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跳起来
我们不得不离篝火近一些
现场除诗人团之外,还聚集了大批进山游玩的驴友。
在火上
主持人宣布朗诵开始
伊沙的朗诵
画外的故事:伊沙朗诵完后,被众多“意粉”围困,签名、拍照、索要诗稿。
长安诗歌节主席秦巴子在朗诵《朗诵者》
驴友们打听到诗人秦巴子就是他们熟知的《自驾游》杂志主笔,纷纷上前合影。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签名(摄影:王宝存)
秦巴子的脸被火焰和听众的热情烤红了
秦巴子旁边这位蓝衣服老兄收藏了每位诗人的朗诵诗稿
西毒何殇在朗诵
朱剑在闪光灯下朗诵
诗人们在篝火现场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作家赵熙先生挥毫泼墨(摄影:王宝存)
粗大的柴火![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火影
第四辑:在诗上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伊沙宣布长安诗歌节32场正式开始
参加本场诗歌节的部分嘉宾:白立、姚鸿文、尚飞鹏、孙晓杰、马平川
主席秦巴子先生介绍长安诗歌节
宝鸡诗人白立朗诵
诗人孙晓杰朗诵
他朗诵一首有关红叶的诗
诗人尚飞鹏朗诵
诗人周东坡朗诵
西毒何殇朗诵
诗人白立、姚鸿文、周东坡
姚鸿文朗诵刚刚从西安发过来的诗
享受诗歌、坦诚交流
伊沙朗诵《无题》
秦巴子说:当其他诗人还在专注自己的一砖一瓦时,伊沙正在建设他的诗歌博物馆。
第五辑:在岭上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秦岭南麓太白县
一个小、但美丽的县城
苍茫的秦岭
在进山的路上,大巴车的司机师傅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只要看见美景,他就撇下大伙,自顾自拍照去了
红叶
花朵一般的红叶
它们如此绚烂而,静美
让我想起李香君血溅桃花扇
林间栈道
秦岭山色
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今照古人。
“最后的半颗核桃”
泼墨
山溪
缘溪行
大珠小珠落玉盘
小好河山
一位诗人说:古时长安公子喜欢佩戴这个玩意儿辟邪……
剪影
小导游——黄柏塬的小妹
同行游客纷纷要与导游合影留念
一块大石头上出现一个“台湾”小水泊
像是竞选的海报
黄柏塬风景区的农家小院
正值硕果丰收的季节
离开前的最后一站
当地情况介绍。
注:五辑照片更新完毕,但还有很多照片在其他人的相机里,待收集后,逐步添加。
另附:朱剑人像作品两张——美女小导游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 长安诗歌节三十二场现场报道[图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让诗情诗意在金秋燃烧
——“黄柏塬·陕西诗会”侧记
宝鸡日报记者
张晓燕
题记:中国的诗歌所以美好,就是在于“它停止在适当的地方,留下空间让神通过。”
——顾城
金秋的阳光染红了西秦岭的漫山秋叶,也吹响了一次三秦诗坛的“集结号”。10月15-17日,来自全省10个地市的近60位优秀诗人欢聚在“秦岭深处的香格里拉”、“大熊猫故里”——太白县,召开规模颇盛的“黄柏塬·陕西诗会”。
在这个被很多人认为精神虚弱的年代,一群诗歌同行者在青山、绿水和红叶当中集结,让我忽然想到“找寻”这个词。所有能走到一起的人都在找寻,诗歌的找寻,精神的找寻,甚至让时间在遗忘里慢下来,找寻诗的灵魂。本报作为此次“黄柏塬·陕西诗会”的承办方之一,深切关注着当今人们寻求精神家园的路途!
诗会精华一:诗歌将顽强地活下去
“诗是最美最善的思想在最善最美的时刻。”
——雪莱
很多参加此次“黄柏塬·陕西诗会”的诗人们都感慨地说,陕西至少有10几年没有聚集起这么多有名有姓的诗人、召开以诗为主题的会议了。随着当代人们文化生活的快餐化、精神体验的浅表和快捷化,诗歌已经不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样深刻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诗人也已经不再成为当代年轻人崇拜的偶像,甚至有人说诗歌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都另当别论。整个社会都很浮燥,沉下来关注诗歌的似乎都成了另类。
诗歌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同短长,文化的飞速发展也使诗歌文化飞速发展,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中,诗歌作为一种以个人内心情感宣泄为主的文学体裁占据文学之首,其语言的极致讲究和个人化情感的抒发,是任何文学体裁都无法比拟的。
但是社会的发展及其发展中的需求,导致人们对纯文学追求的淡漠,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为了适应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准需要,使得人们对金钱及物质形成无比的渴求并为之奋争,从而使人们对文学的需求逐渐淡去,浮躁的思想和作风使诗歌几近被大众遗忘。纸媒、出版界、一些知名的文学大奖,大都为了追求商业化利益而放弃了对诗歌的关注。
“文学是人学,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不会消失。同样,做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诗歌也绝对不会消亡,重要的是当代诗歌要大胆地介入当下生活,从宏观上更精确地把握人类命运,打通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之间的沟通,在社会文化主旋律中扮演好应有的角色。”担任此次“黄柏塬·陕西诗会”总指导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宝鸡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吕向阳也是作家出身,他在谈到承办此次诗会的初衷时说:“如今在陕西诗坛活跃的很多优秀诗人,都是从咱们宝鸡走出去的,比如商子秦、渭水、秦巴子、孙晓杰、宁颖芳、马召平等等。白麟就是从太白大山走出来的宝鸡青年诗人的代表,这次诗会也是他张罗操办的。可以说,宝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人文诗意,成为名扬全国的诗歌沃土。因此,宝鸡日报社承办这次诗会,也有荟萃陕西诗人精英、品味宝鸡山水文化的盛情!”
《诗刊》前任主编叶延滨曾连续3年做过统计,在《诗刊》上发表诗作最多的都是来自甘肃的诗人,因为甘肃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诗歌创作,诗人和诗歌生存的生态环境很好。但他说陕西诗人的作品在整体水平上绝对要高于甘肃诗人,应该大胆地向诗歌界展示陕西诗人的魅力。他说,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永远都不会改变。因此,诗歌也将会顽强地活下去!
诗会精华二:找寻当代诗歌的精神
“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啄而为诗”——刘禹锡
10月16日上午,在太白县“黄柏塬·陕西诗会”现场,我明显感到了诗歌那依旧火热的脉搏。
“黄柏塬·陕西诗会”作为太白县第二届金秋红叶节的“重头戏”,由太白县委、县政府和陕西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延河》文学月刊社联合主办,宝鸡日报社、宝鸡市作家协会和太白县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管委会承办。本次诗会是全省多年来召开的一次高规格的大型诗会,汇集了一大批陕西“名老”诗人和各地市、各流派的优秀诗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新时期三秦诗坛的一次“合家欢”。省作协顾问赵熙,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著名诗人孙晓杰,太白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韩霁虹,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商子秦,宝鸡市作协主席景斌,以及著名诗人伊沙、渭水、秦巴子、李小洛、第广龙和诗评家尚飞鹏、马平川等作了重点发言。大家畅所欲言、新老互动,探讨解决目前陕西诗歌的困境和出路,期望这次在“中国南北分水岭”召开的陕西诗会,能成为扭转陕西从小说大省到诗歌大省的“分水岭”。
诗人商子秦在上世纪80年代以一首《我是狼孩》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颗明星。这位在宝鸡生活了半辈子的诗人认为,当今社会虽然物欲横流,但是诗人绝对要在写诗的时候寻找一种更加高贵的诗歌精神。文学的形式越多样,文学就不会消亡。同样,诗歌的形式越多样,诗歌也就不会消亡,但不论什么形式都应该有一种诗歌精神——
比如在国际诗坛享有盛誉的陕西著名诗人伊沙,他在很多文化展示的场合都主动地大声朗颂自己的诗歌,让人们去欣赏、去品味。诗是写给读者的,如果读者没有看到,那就让诗人朗读给他们听,这种诚挚常常会打动很多人内心潜藏的诗情诗兴,并为诗歌而感动,这就是诗歌的精神;诗人孙晓杰曾任宝鸡市委副书记,在宝鸡为官生活的5年也是他诗歌创作最为活跃、丰厚的5年。他说是宝鸡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浓厚的诗歌创作氛围给了他写作的灵感,他的诗作中从来没有官气,他说:“诗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只带眼睛、耳朵和一颗柔软的心,话要尽量少说,想说了就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诗歌的精神;秦巴子等一批诗人在创作散文、小说时都含有诗的韵味,这也是一种诗歌精神的体现……
商子秦说,只要大家共同坚守诗歌的精神,保持诗歌的精神,坚持走下去不要回头,走下去就是胜利!
眼前的这些诗人,他们在孤独时是诗人,在热闹时也是诗人,他们面带笑容在未来的路上流放着自己,这很本色。诗人伊沙曾说:“西安没有了诗歌,就是西安;西安有了诗歌,才是长安。”这就像山中河道,如果没有了潺潺流水,也就没有了生机和灵气。
诗会精华三:在寄情山水中放飞诗情
诗就是“为了那辉煌的瞬间”而存在。——海子
10月16日晚,在大熊猫故里黄柏塬,面对青山绿水和淳朴的山民,诗人们激情澎湃。在黄柏塬寂静的山恋环抱下,在熊熊篝火温暖的映照中,在美妙动人的音乐起伏声里,诗人们动情地朗颂着自己的得意诗作。
“口语诗王”伊沙、“西部情王”尚飞鹏以及“长安诗歌节”核心成员秦巴子、朱剑、西毒何殇等,一首首诗作就着篝火被诗人现场朗颂,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每当诗人们朗颂完一首诗,现场都会涌上很多“粉丝”要求他们签名并请求合影留念。自古诗、歌不分家,榆林的惠建宁、西安的吕虎平几曲信天游迎来了满场喝彩……当天到黄柏塬游览的数百名来自西安、咸阳、宝鸡的驴友当中也有很多是诗歌爱好者,“快乐家园”群主丘比特还即兴朗颂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这场被诗人和游客们共同掀起的诗歌高潮,在通红的篝火和高远的星空中弥漫、升华,迷恋诗歌的人们围着篝火吟诗起舞,久久不愿散场!
“这是一个非诗的年代。”诗歌评论家马平川这样说。但是谁又能否认诗歌在人类感情表达过程中无法替代的作用?马平川曾写过一篇近万言的诗歌文论《梦回大唐:诗歌在“文学大省”的命运》,关注陕西诗歌的走向和未来。在更多的人们已经远离文学和诗歌的当今,这些宝鸡诗人、陕西诗人、中国诗人,他们仍坚守着什么?从这场篝火诗歌朗颂会的火热程度可以看出,并不是当今的人们不需要诗歌,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诗情诗意,人们需要更多更好的诗人用更美更好的诗歌去表现这种诗情诗意。市作协主席景斌说:“一个优秀的诗人,一定是让人热爱生活的人。”把美好的景致、情感、生活用诗的语言写给广大的读者,这也是诗人们受读者追捧的原因。在金钱和利益满天乱飞的时代,诗人们坚守的,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
10月17日的朝阳是温和的,它纯净地透视着翠山碧水的黄柏塬,山溪淙淙,飞鸟脆鸣,诗人们行走在山间公路上,仿佛徜徉在氧吧长廊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灵气,也舒缓放松着敏感多情的诗心。
叶延滨有句名言:在这个传媒时代,诗人要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个有创造精神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快乐并且给他人带去希望的人。“黄柏塬·陕西诗会”所聚集起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群体。让诗歌温暖黄柏塬的漫山红叶,也温暖我们行走在人生旅途中依旧鲜活的心吧!
(原载《宝鸡日报》2010/10/22文化周刊)
“黄柏塬·陕西诗会”报道盛况
本次“黄柏塬·陕西诗会”可谓是对三秦诗坛整体实力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陕西10多年来诗歌创作的一场总结会。诗会活动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截止10月22日下午,已有30多家主要媒体(包括网媒)对诗会进行了关注报道。特别是在10月22日出版的《宝鸡日报》文化周刊上,以大型策划专题报道形式、用两个整版大容量集中展示了本次诗会的盛况和部分诗人诗作,包括大篇幅诗会侧记、对著名作家赵熙和诗人伊沙的人物专访,阎安献给诗会的三个致敬、景斌对宝鸡诗歌创作的简述以及知名诗人孙晓杰、第广龙、孙谦、宁颖芳、王琪最快递过来的诗作荟萃(可点击宝鸡日报数字报),并在当期《新闻晨刊》封面作报心大彩图导读《本报倾力打造陕西诗歌新高地》,引人关注!
以下为诗会报道汇集:
1、三秦都市报2010-10-18
2、宝鸡电视台三套新闻2010/10/18
3、诗歌在线诗学研究学术网2010/10/18
4、诗艺网2010/10/18
5、文化陕西网2010/10/18
6、陕西文化旅游网2010/10/18
7、诗生活通讯社2010年10月19日
8、宝鸡新闻网2010-10-19
9、宝鸡日报10月19日头版
10、新华网陕西频道10月19日
11、腾讯旅游2010-10-19
12、宝鸡网2010-10-19
13、宝鸡文联网2010-10-19
14、天涯社区天涯诗会2010-10-19
15、网易新闻中心2010-10-19
16、陕西作家网2010-10-19
17、陕西电视台2010-10-19
18、宝鸡资讯网2010-10-19
19、天水广电网2010-10-19
20、西安晚报2010-10-20
21、中国网2010-10-20
22、华商网2010-10-20
23、陕西文化信息网2010-10-20
24、陕西文化产业网2010-10-20
25、大公网2010-10-20
26、西安新闻网2010-10-20
27、中国作家网2010年10月21日
28、文化艺术报2010年10月21日
29、陕西日报2010-10-22
30、宝鸡日报10月22日文化周刊对开两个整版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