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icon/u1688869.jpg |
2007-12-02 14:12:20 来自: 小莽
(北京)
这几个晚上在_诗生活_读伊沙的诗歌,觉得自己以前向往的,读的诗歌,相比之下,确实脱离生活,而自己想写的更是离题,欣赏诗歌也只是欣赏,如果自己写也想要模拟那个感觉,自己就欺骗自己了,诗歌要真,就需要在场,生活里的任何想法和事情,只要能带来灵感应该都能成诗.诗歌是五味杂陈的生活酿成的酒,如果你的诗歌材料就是你的生活,你的心态,你的龌龊和善良,你一切的感触,真就来了,这样才会慢慢接近诗,因为这是真的生活,那些推崇知识分子写作,崇尚隐喻,诗歌写得越来越复杂,高深莫测读不懂得只能是伪诗,说实话,以前对伊沙的诗歌有反感,甚至有点扮作呕状的,觉得那哪是诗歌啊,多是肮脏的词语,现在觉得自己是浅薄了,伊沙采取的是一种极端的方式,其实他诗歌里面并不都是这些,这只是他写诗的一个手段.读了一些之后,觉得他说的道理真绝,复活真的生活和人性,真的感觉,不盲从于大众的潮流.在对社会反讽,和恶语的同时有个温暖的人性的心灵
每个人的生活都没有现在大多数诗里那样美好,那样的有思想,扮深沉,也没那么多的寂寞和哀愁,往往都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为了技巧而模拟西方,迷失方向.仿佛要写诗就应该这样,我自己读诗确实有限,也是受了误导,如果诗歌成了作态.和自己真正的生活隔膜,那离诗歌就远了.
从伊沙诗歌里我看到一种当下的生活,浮躁的社会,盲从主流导向被迫追逐物欲的人们,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和真切的感受.痛苦折磨的要命表面还要乐此不疲,伊沙对这些进行辛辣的调侃和讽刺,那种发泄的节奏有着杂文或摇滚的光芒,这样的诗歌是在场的,是真的生活,有诗的质地.钢一般不容置疑的诗的硬核,是真的诗,是通过对当前生活的影射来让人清醒的烈酒,迫于现实伊沙没有写更多醇厚的酒一样的诗,也许是他责任使然,现在社会确实太让人精神窒息了,这让我想起金斯堡的垮掉一代,觉得在那个压抑,混乱的时代你写出很纯的,很抒情的诗歌本身会很可疑,因为如果你的内心生活在当下,就难免会被压抑的生活影响,有内心向往而不得的折磨,表面上愤世,反叛,磕药,只是垮掉的一代的许多行为艺术,真实的一面是对对现实压抑折磨的一种反叛,想寻找一种顺畅呼吸的生活,寻求能安放内心的位置和内心平静.正是由于在生活中体味到痛苦,折磨,憋闷无处发泄,才有了嚎叫,是一种现实压抑心理的迸发,是潜意识,更是本质,代表了那一代人内心的呼声,在这时候诗歌才会更真,才能刺痛被物欲折磨的千疮百孔的心,才能产生心灵的震撼!这才是诗,伊沙的诗歌是对当前畸形的整体迷失的在场的直面,它越个人,越真,就越能产生共鸣.
后来,我看到他这首"童年的手",很感动,这哪里只是他的童年?这活脱脱就是我的童年,这些事情在小时候经常经历,那时候农村生活还比较苦,冬天手确实冻的肿的跟馒头一样,但是还乐此不疲的拍火柴皮,追逐打闹,并不觉得的苦.虽然有时候对别人的滑雪衫袄和带到学校的鲜美菜肉产生不止一次的垂涎.快乐还是满满的,农村的孩子不会因为这些而缺少快乐,或许也不懂得苦,不知艰辛,而且爱玩总是稳坐头把交椅的,别的都不放在心上.看到这首诗歌,我没法不去想想我的童年,苦而不觉快乐多的童年.这样写确实本真.
诗离生活这么的近,诗其实本该离生活这么近,伊沙的诗歌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诗歌,金斯堡一直引为诗歌导师的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诗,是那些离你鼻尖最近的东西".
我觉得,伊沙的诗歌就是离我们鼻尖最近的东西
离社会的障碍,压抑,个人的苦痛矛盾,挣扎,反讽,乐观最近的东西.
离我们的龌龊,私心,自然最近的东西,离真,离感动最近的东西.
附录:
童年的手
伊沙
一只生满冻疮的手
就不再怕冻了
仿佛一只
正在发烧的手
我借此体验去想象
人被冻死的无限温暖
仿佛面包——
如此说来并不妥当
在我童年对于面包
肯定不如对这只
冻伤的胖爪
来得熟悉
啪的一声
我的手拍击大地
在拍翻烟盒的同时
冻疮咧嘴
脓血齐迸
溅了一脸
没事儿
我赢啦
如此童年
我的童年
也是不知道
什么叫痛的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