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市场新风险与新机遇高峰论坛糸列报告
【卢奇骏】
各位来宾,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上午好!首先感谢谭总、山脊咨询公司、手机联盟网、中国蓝牙技术产业联盟和中国电子学会和人民网等,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研讨的平台。我也非常高兴有机会第三次来深圳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问题,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展望》,限于时间的关系,我重点想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目前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态势,二是对于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今年以来我国手机产业发展明显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第一,生产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在我国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移动通讯对固定通讯的替代加快,以及国内手机企业走出去的提速,和世界手机生产加速向中国转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今年1—8月我国手机产量达到3.48亿部,同比增长27.9%,据预测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我国手机产量可能达到5.63亿部,比去年增长27.4%。手机销量今年也将增长18%,达1.4亿多部,同比增长11%。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制造中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制造大国。预计随着
3G时代的到来,世界手机生产能力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手机生产的规模仍将呈现一个高速增长的势头。
第二个趋势,技术升级换代加速,第三代移动通讯的脚步越来越近,手机的功能已经不是简单的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息,而是具有流媒体播放、坐标定位、金融支付和牌照能各种各样的功能。与此相适应的手机技术日新月异,手机的速度在不断地加速,我国的手机专业技术大多集中在外观专利缺乏对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手机的生产企业基本上采取的是跟随战略,主要靠贴牌生产。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是在外观修饰和辅助功能上下文章,缺乏核心技术。所以目前这种整体上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编。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电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升级换代,如果我国的手机事业不加强研发能力,与国际一流手机企业制造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达。这是第二个趋势。
第三个趋势是产业经营壁垒初步拆除,大家知道为了加强对手机行业的监管,我国在1999年下发5号文实行了《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制度,后来又采取了核准制,而今年取消了手机核准制,也就是说取消了市场的准入壁垒。所有具备手机生产能力的企业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而不需要事先进行资质的认证。这项举措为业界广大的手机企业所欢迎,正如刚才谭总所讲的,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一个举措。或者说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就要取消行政审批。事实上,以往的手机市场准入制度并没有达到促进竞争和促进技术进步的目的,反而带来了垄断和是市场的寻宗的问题,使我国的手机市场的研发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手机核准制的取消,从手机发展长远来看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正确的一项举措。
第四个趋势,市场竞争白热化。用白热化来形容目前的市场竞争一点也不为过,要知道我国手机产量是5.63亿部,而销量市场需求两才1.4亿部,整个产业的产能远远高于市场需求,所以如果要没有外销的话这个市场已经高度饱和了。我前两次参加山脊咨询公司举办的类似的会议,我记得宁波的屹东电子公司的董事长宫博士说这个行业已经面临冬天,已经出现新一轮的洗牌。我觉得基于二代移动通讯的手机制造,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已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了,成熟期以后的衰退的阶段了。
大家都知道,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项产业、一个产品一般要进入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大阶段,如果目前中国手机产业二代手机基本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之间,这个阶段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的阶段。技术高度扩散,技术壁垒很低,企业在已有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很难拉开差距,就是说自己在差异化方面很难拉开差距。所以价格战是竞争的主要形式。
但是中国的市场由于我们产能严重过剩,所以手机业很可能重复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和摩托车行业低价位的竞争的局面,某种情况下很可能会陷入恶性竞争的平台。我国的彩电和摩托车有一段时间几乎是论斤卖,企业大面积亏损,如果手机企业不加强研发,不在差异化上做文章,大家都在红海中拼搏,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陷于这样的一个恶性竞争的平台。
第五个趋势,手机产品正在向“新、特、精、智、美”五大方面发展,这我是对这种差距的初步认识,不一定正确。所谓的“新”就是新颖,“特”就是特色,“精”是精致,“智”是指的智能化,“美”是美观。总管世界各国的手机,包括中国目前的手机基本上向这五个方向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手机就是能够把这五项实现最有机的集成和集合的产品。
大家知道,手机作为信息接收和处理终端,是一个多功能、个性化的移动多媒体,兼具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工具用品、时尚商品和奢侈品这五大特点,这五大特点也是我个人的认识。它与汽车、彩电、计算机这三种产品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手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需求刚性很大。也就是说,未来世界任何人都要持有手机。在信息社会,一个人没有手机就等于与世界、与社会失去的联系,所以我们未来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重,手机就像生活的必需品一样,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所以对手机的需求就有一定的刚性,像汽车、彩电、计算机,他们都可以通过产品替代来实现。也就是我们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没有很大的刚性。
手机和汽车、彩电、计算机相比,它又有更新换代快,具有时尚商品和奢侈品的特点。而这个方面恰恰决定了手机需求弹性很大。所以,这方面会导致手机需求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手机未来会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手机的品种、品牌可能远远要比汽车的品种和品牌要多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行业竞争的结果有可能是多品牌企业共竞争的一个局面,未来存在的品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一些,这是由于手机这种时尚产品和奢侈品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六个趋势,企业分化整合加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手机生产企业分化得很厉害,有一部分的企业拥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只能靠OEM生存,虽然民族手机企业在近几年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并没有动摇跨国公司在华的根基。尤其是跨国手机巨头近年来调整了经营战略,通过在巩固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向中低端手机市场延伸,通过巩固一线城市的同时向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目前来看他们的竞争地位仍然是相当稳固的。所以,在目前这样的一种局面下,手机企业分化、整合不可避免。预计品牌、资源的整合将会出现,大吃小、快吃慢的局面将会形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