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底方显狂飙来——林茂森山水作品欣赏

(2014-08-12 16:14:13)
标签:

收藏

分类: 艺术

笔底方显狂飙来——林茂森山水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

林茂森,1960年生,四川成都市人。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画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现任四川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副秘书长、文化部中国徐悲鸿画院专职画家、成都山水画会副会长。

作品特点:

作品分别取材于雄险、深厚、博大的巴蜀山水,构图自然严谨、力求创新、意境深邃,清新富于朝气,恬淡而不失秀美,秀美而不失磅礴之势,手法多变而不囿于成法,尤擅长水墨画。

获奖:

作品《静风》荣获“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

《山神》、《秋声》、《夕阳》、《山风》、《神女无言》等作品被选入国内外大型画展,并被发表,收藏。

传略载入《世界书画家铭》、《升值潜力无限的中国美术名家》、《中国艺术大家》、《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中国艺术鉴藏》、《艺术市场》等,曾编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林茂森·专辑》等。

 

作品欣赏:

 

http://mmbiz.qpic.cn/mmbiz/YFggE0Dib9KlD6VuTS8tI6BTvUCreEYY2bYKaRefzmsBbDVGXoYkKPHQA0FNicoiaNibCqTkUIs6ChSIy7CibFzlBMQ/0

山谷回声 136x33cm


http://mmbiz.qpic.cn/mmbiz/YFggE0Dib9KlD6VuTS8tI6BTvUCreEYY2Mge1QgqXiawb3DU65lfoz1IjRI9bA5kRugAibXfqyaxOicqcaxqwUDqNg/0

山水


http://mmbiz.qpic.cn/mmbiz/YFggE0Dib9KlD6VuTS8tI6BTvUCreEYY2dcA0iaWdksT7O220uNrx2RZ2MkD95E58YKQPUCpasgglhsEsWVrYWAw/0

山水 68x136cm


http://mmbiz.qpic.cn/mmbiz/YFggE0Dib9KlD6VuTS8tI6BTvUCreEYY2tHCR6mhTzry2u2fkrU0GDE2BxDkP4fsP6aZ3TfMG2mGbicPUs5pJykQ/0



 

 

 

笔底方显狂飙来

·齐建秋

 

中国传统画有文字记载始于东汉末年的曹不兴,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画坛上曾经大家辈出,高手如林、名作如云,如群星璀璨般地涌现出了一批开宗立派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是有传国传家的经济文化的双重价值,成为典藏界追逐搜求的对象。

以山水画为例。十八世纪之前,石涛、八大、龚贤、“四王”的山水确实达到很高的水平。以后闭门造车,摹仿古人成了山水画坛的主流。至清末,陆恢、林纾一辈山水已呈颓势。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钱松岩的山水一扫山水画坛之阴霾,带来了新气象。乃至当今,在山水画坛上我们又看到了复古主义,新传统派的潮流在涌动,动辄就是“黄宾虹”。离开创作主题谈笔墨,这必然就会出现一些无病呻吟、似是而非的作品,背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潮流。

蜀中画坛精于丹青者不计其数。在当代四川山水画家中,林茂森是个很有创造性的人物。在他的身上很好的体现着我一贯所推崇和要求的:一个山水画家的作品,要有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特点。

可以说黄宾虹的山水画处于传统和现代的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境界。俄罗斯画家列维坦主张“风景画要求总的效果”,这是从西画的角度讲的。对于中国画来说这还不够,中国山水画还要做到于细微处看精华。宋代郭熙主张山水画要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强调山水画“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实践李可染的“直面山河”,所谓的“直面山河”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要写生,就是要有生活素材,要有生活性。一个就是创作,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也就是说要有时代性。这两个方面茂森实践得都很好,他的作品为他讲出了具有决定性的话。

我们看茂森的山水作品,他很讲究笔墨,但又不拘泥于笔墨。在他的胸壑中,有中国画这个大的框架,但又不囿于传统法度的束缚。他的作品,勾、皴 、点、染,一招一式都很有章法。在细节上,比如在黑白、疏密关系上的处理上也一丝不苟。但在总体造型和布局上,他又大胆于近乎出奇,他充分自由的调动着手中的纸、砚、笔、墨的大军,进行着别出心裁的排列组合。这样,他的作品总体上看就非常有张力,有撼人心魄的效果。他用很传统的笔法,画出了非常具有时代效果的作品,他的画有现代的美感。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起到了丰富中国画的绘画语言的效果。

贺天健在致友人的信中讲过:“墨分五色,而今尤知唯淡墨难使也”。古人也云“擅使淡墨者为能”。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皆以厚重之墨令人折服,近现代画家中使用淡墨之雅,意境之深的却是接受过西方美学教育,并以西画著称的吴作人。无独有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西画造型写实教育的林茂森,也是蜀中画坛为数不多的擅淡墨者,他的作品墨色淡雅,意境清远,以今人笔法,蕴含古意。

我见过他使用淡墨画的颇有韵味的作品,如《阆苑晨韵》、《宁河烟雨》等等。光从构图上看,这些作品就给人一种空灵清新、寓意高远、韵味隽永的感觉。他不“做”那种先入为主,下笔就想成力拔千钧的“扛鼎之作”,也不搞繁文缛节的“丰富画面”,而是构图简练明快,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是“随意”的书写,是自然的抒情。那在晨蔼中飘渺得如在梦境的山峦,幽深的峡谷,那静中有动,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溪水,全部是在淡墨的皴染中完成的。在淡墨中,那线条的轻重、疾徐、曲直、波折,变化无穷,是那样的飘逸,那样的流畅,有梅清、渐江之遗风,尤显潇洒俊逸之美。

青绿山水不好画,近现代画家中,张大千的金碧浅绛山水,出类拔萃。现如今,这种形式的山水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这样的绘画形式不好掌握,处理得不好,易显生硬死板;二是这种形式难以反映现代题材的生活,不少人认为这种形式过于迂腐和传统;三是金碧青绿山水的创作材料,上好的矿物质的石青、石绿、金粉、赭黄、胭脂红等不易搞到,因此当代画家中画金碧山水的不多,而林茂森却知难而进。茂森的金碧青绿山水别出一格。他不用古代传统的皴法去硬套,而是因地制宜,创造出新的皴法,使他的金碧青绿山水在浑厚苍劲中有面目一新之感。他的笔法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的。茂森的金碧山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确实是金碧辉煌,而笔墨又是那样的在古拙中透着气韵生动。他的《高原春色》、《拥翠》、《金秋》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那些崇山峻岭无不雄伟,拨兀而起,但并不失真实之感,这是一般画家画金碧青绿山水难以做到的,但茂森做到了。他用新的技法,赋予金碧青绿山水以新意,是在这一绘画领域有突破、有建树的画家。

对于林茂森作品总的印象,我有八个字可以总结,那就是:简练、俊逸、清矍 、意深。而回归自然是茂森创作的永恒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引导茂森与自然融为一体,“肇於自然”,“造化自然”,“妙悟自然”;而做人也贵在自然,做事也要顺应自然,“守”与“变”也要自然。寻着茂森创作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一个自然转换过程,如《周易·系辞》中既谓“无平不波,无往不复”,孔子所谓“从心所欲,谓不逾矩”,老子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于大方”,都可以理解为“变”,但是又要做到有一个度,这和苏东坡所云“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中”的精神是一致的。

茂森是一位笔下尽显才气,而又透着一点狂气的蜀中实力派的山水画家。他是一位立足于民族传统,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求变化、求发展的画家,是一位在其作品中处处反映了生活和时代特点的画家。正是因为这种变化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年来他的作品在书画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一批作品在拍卖市场上都以不菲的价格成交。

今作七绝一首赠茂森艺友,作为这篇短文的结语:

山水画坛有奇才,今法古意君自在;

鬼斧神工造化旗,笔底方显狂飙来。


 


http://mmbiz.qpic.cn/mmbiz/YFggE0Dib9KlZlwIH6tQaIaOIBzguiavLI8atibBicgwDuemasHic461TRAsyryPkwTCLdU46iapBqdOficvNbloIic8Dw/0

何为:策展人、评论人、经纪人、媒体人

 

《艺术圈No1》移动互联网编辑部

编辑:小乔

艺术家推广电话:13982185887

艺术品求购电话:18109048997

投稿邮箱:676744685@qq.com

联动平台:

http://mp.weixin.qq.com/mpres/htmledition/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雅昌博客:中国艺术圈

地址:http://blog.artron.net/space-954862.html

新浪官方博客:艺术圈No1

地址:http://blog.sina.com.cn/hewei1973

新浪官方微博:艺术圈No1

地址:http://weibo.com/u/1218277770

腾讯官方微博:艺术圈No1

地址:http://t.qq.com/yyw12110018/mine

战略合作伙伴: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广州艺术交易博览会

天津画廊联盟

瀚海德画廊

睿画廊

树下画廊

天津艺缘斋

嘉宝拍卖

笔底方显狂飙来——林茂森山水作品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