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的书画

(2014-01-10 09:58:01)
标签:

文化

[中国书画家]: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唐诚青

2014-01-05 手机杂志 艺术圈NO1

     与中国美协副主席尼玛泽仁(右)在一起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oiczCDLfccN4RB9T0X10VroRc9ywA6n9iaHsUibGfBgnm7v4aiciaEfQA8Q/0

唐诚青道长:俗名唐学成,汉族,四川省都江堰市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弟子。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青城山天师洞当家。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p7QicQzXbTCpY4yF0FwY5sdmAibMcUB825nOA1ibbk6MRZB6WEicKAsWSw/0

     诚青道长十八岁入道,受业恩师为全真龙门派青城丹台碧洞宗著名高道彭鹤年大师,又得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大师培养,一九八三年毕业于中国道教学院。

     诚青道长潜心修道,崇尚自然,深悟道教义理及道教文化,酷爱书画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倾心丹青笔耕,拜大风堂门人胡立为师,成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再传弟子。后转益多师,刻苦修习,先后拜赵映炯、杨良民、翟品善、霍嘉顺等先生为师,在艺术造诣上得到长足发展,尤擅长“梅兰竹菊”四君子画作。他笔墨清新淡雅,隽永悠远,融青城山水之清幽于尺幅之中,化三十载悟道修学之体验于画境之内,可谓“画中有道”。二零零四年九月,诚青道长结识美籍著名华人画家崔如琢先生,并拜崔先生为师。崔如琢先生为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入室弟子,可谓当代艺林名家。诚青道长经崔先生点拨指导,绘艺精进,步入国画艺术的新境界。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2T4mBZKmVrqqNsTvDCIgic85NgfFbF7odpuGwWSK01v5nVCgbibk3U5g/0

     诚青道长的画作被收入《中国道教书画集》、《青城藏宝》等多部画集。二零零七年所创作长达七点一九米的《天师行道图》由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题跋,被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兆基先生收藏,堪称丹青佳作。二零零九年春,精选历年创作的八十余幅作品出版《诚青道人书画集》,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钱来忠先生、副主席尼玛泽仁先生、美籍著名华人画家崔如琢先生分别为书画集题词,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为书画集作序。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wkjehwH56JHXKkxicdsuQAy2NwKyVGbEANIicIsvic968nZ9cwyWaLLHg/0

     诚青道长的作品多次被选送参加中国政协书画展、首届中国道家书画艺术作品展等大展,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展出。作品多次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港澳台领导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界要员、高道大德收藏。二零零九年国庆前夕,道长与一山先生和高凯先生在广州番禺茂德公草堂举办了“向祖国六十华诞献礼三大师艺术精品特展”,并将展出作品拍卖所得二十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湛江特殊教育学校和雷州龙门镇足荣村小学。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fV1Hexxhaicr4PzBTqicZcqI4WX1t9BIPBgf57v5lAd1obO3clDukia3g/0

     二零一零年四月诚青道长率四川省道教协会访美代表团赴美国参加在纽约州立大学举办的“中华文化艺术节”,并在美举办了“诚青道人中国水墨画暨四川道教图片展”,展出近年来创作的七十余幅作品。

二零一二年五月廿八日,诚青道长个人书画展《清风雅韵·诚青道人书画展》在四川都江堰市隆重举办,展出作品一百余幅,同时出版第二集《诚青道人书画集》。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nfMS0nZLsGshACoHOpcP4bpVicicJ7TNjJMxicPG0mFEJiaY6MU7NicqjVQ/0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八日,上海豫园万丽酒店泛华艺术中心举办了“2012·上海诚青道人感恩慈善书画展”,展出诚青道长百余幅精品画作,画展的全部收入悉数用于公益慈善和青城山道观的修缮。画展活动中,诚青道长向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十八万元,并向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捐出了个人画作,以此感恩上海市在汶川大地震后对四川的帮助。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三日,由澳门道教协会主办,四川省道教协会、大疯堂艺舍协办的“四川省道教协会唐诚青会长感恩澳门书画展览”在澳门大炮台迴廊开幕,展出了诚青道长和八位四川省著名画家的一百五十幅佳作,题材涵盖梅兰菊竹和青城山风景。

     二零零九年文化部授予诚青道长“弘道书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r9FxOA1JH1NoMKR37jnicibS2HFpVKIH2OYuSrVN1a3sCletSHbMJa4w/0


名家评画:

花开随春至  但闻清风香

——写在唐诚青道长书画展之际

 

道教书画是道教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情操,而且作品所蕴含“自然超脱、恬淡清静、返朴归真”的主题风格,又体现了书画者“以艺显道”、“由技入道”的理想追求。因此,历代的务道修真之人大多视潜心书画为修行修炼的重要途径;历代的文人书画名家也大多把道教思想和精神境界融入到自己的艺术追求中。道门中人的书画艺术与深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文人书画艺术,交相辉映,在书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书法以书圣王羲之为仪范,其“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书法艺术令后人钦仰至今;画家则以画圣吴道子的《天尊像》、《列圣朝天图》为代表,成为画史上不朽的名作。

道教的书画艺术,因为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浸润,故亦蕴含着独特的艺术气质。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pibnkIAgm3lrYfFApf3Tmfibia2OffSaHZWvDWtmMwrYYvj5Riax55QNtg/0

其一是清新简约,重在体现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又云:“五色令人目盲”。老子认为,世俗之美并非真正的美,过于追求声色的浓艳反而会丧失自然之本真。那么什么才是道教真正崇尚的美呢?《南华真经·天道》篇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知北游》篇又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在道教看来,朴素才是最高境界的美,只有毫无斧凿的天地自然之美,才能称为“大美”。因此作为道教文化形式的道教书画,无不以天然朴素为美,崇尚厚重清新的气息,并不刻意追求雕琢装饰、色彩艳丽,而往往以简约的笔墨创作出气象万千的作品。一笔一划、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人一物展现的都是天地自然的和谐之美。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书画用笔同法”,提倡“自然”,并将“自然”定为上品之上。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bw4R5EZPbwQCKolZnBfZOxOmFpALdh6rcEB3lJZlap2baI9l7ibBtlA/0

其二是形神兼备和“知白守黑”的意境之美。在中国书画创作中,十分注重黑(笔墨、实处)与白(空白、虚空)的关系,故书画创作首先要做到“计白、布白”,即通过黑白的合理布局,协调统一,实现作品的整体意境。道教书画则更加注重运用黑白来阐释道意。正如《周易》所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道教书画作品向往以道入书画,侧重形神兼备、知白守黑的意境美,不仅在形式上达到黑白协调、美观大方,更是通过黑白的协调统一,展示出“动静相资、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道意。如道教著名的太极图,简约至极,虽然只有黑白二色,结构简单,却将阴阳之转换、万物之形态,宇宙之运行包含在内,体现了无尽的意境之美。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egtBLqREkMIHsBHPjd2XDpJHFScC8Swx7PQITSIx5p97icSRvREgmWw/0

其三是重精气为用的内在之美。六朝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绘画六论法,其中最高境界就是“气韵生动”,指作品要展示出所描绘事物的内在的气韵之美。书圣王羲之曾说:“书之气必达乎道。”道教十分注重“精气”的炼养,并由炼精炼气以达道通真。道教认为精气是生命活力充盈的展现。而精气不仅是道教养生学说的核心概念,也深深溶入到道教的书画创作当中。如书画之气韵,笔势之流畅,着墨之沉静,形意之潇洒,无不以精气贯之。在作品创作中强调创作者以精气凝注于笔端,让作品贯穿着作者自身的学养与功夫,使整幅作品体现自我的真实生命,自然有神。这也正是“字如其人”、“画若有神”的鲜明写照,从而展现出书画的内在之美。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5188mfSFBBvhcUbdwF7AfRdJt2Z6lkXYiaaPm1mErYrbUouC08rfo1g/0

中国的书画艺术,除艺术本身的审美追求之外,还赋有重要的教化意义。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探幽微。”概括来说,书画具有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道教书画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形式,它以生动具体的表象,借作品之气韵,传道教之神意,起到教化的作用。道教大量的劝善绘画与壁画,有着“恶以诫世,善以示后”之功效。其次,道教书画还有怡情悦性、陶冶气质的功能。赏析道教书画,令人心情愉悦、心旷神怡,往往与作品、作者产生深刻的共鸣,产生与天地万物合一、超凡脱俗之意趣。既提升了欣赏者的艺趣情操,更有助于领悟道教文化之内涵,增进自身之修持。如道教画家笔下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着高洁、正直、坚强、乐观的精神,又有着与世无争、虚怀若谷、柔弱胜刚强之道意,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希望。再次,道教书画还有穷神变、探幽微的意义。也就是书画要表现天地阴阳之玄奥,传达自然造化之神妙,这既是道教书画艺术的最高追求,也是道教教义与经典所要探索与阐扬的。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kL2oHzWNOvianqoXR0AjukQIv5xcaEN4f9WeuBrkEoumR15zzEZtt8w/0

吾友诚青道长,潜心于道教思想文化,深造于道教书画艺术。入道三十多年来,立志丹青,虚心好学,笔耕不辍,并得到多位名师指教,使他的作品既有中国书画的底蕴,又有道教书画之特长。诚青道长尤擅画梅兰竹菊四君子及青城山水画,其画风简约,观察入微,形象生动,笔法清新又不失古朴之美,笔力浑厚且兼容众家之所长,堪称当今道教书画之佼佼者。其作品先后被多部书画集收录。2010年4月,应美国亚洲文化中心邀请,诚青道长率四川省道教参访团赴美国参加“中华文化艺术节”活动。哈佛大学专门举办了“世界佛道文化艺术展——唐诚青道长中国水墨画展暨四川道教图片展”,使中国道教书画文化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lV8RvuqKsugtDQqNaux76ccXibgcaibKeocSmNxjB7S2RZiabrPteXE3w/0 

今国泰民安,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宗教对于文化的积极作用亦得到充分强调。值此之际,诚青道长在道教圣地青城山所在地都江堰举办“清风雅韵——书画展”,并将画展作品结集出版,真可谓是“花开随春至,但闻清风香”。

愿诚青道长的书画艺术作品与青城一样常青,与白云一样高远,与江水一样久长。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张继禹     

             二0一二年五月于北京

http://mmbiz.qpic.cn/mmbiz/5hia3ygTiaDUP4TldS2BWehIgA9OwWNMpYR4fRmC5a7COxLnmAaice8mjhjkSIiauVrRxLWqPaLzNrkVazknb2axpQ/0

 

 

主办: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

艺术顾问:尼玛泽仁 龙瑞  何应辉  戴卫  

          叶毓中 叶星生  阿鸽 

艺委会: 彭先诚 刘朴 吴绪经 梁时民 秦天柱 管苠 

         戴跃 周华君 王七章 葛广建 王亚新

《艺术圈No1》手机杂志编辑部

主编:何为

编辑:小乔  小段  小唐

联系我们:

艺术家推广电话:13982039997

艺术品求购电话:13311276503 

投稿邮箱:676744685@qq.com

联动平台:

新浪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wei1973

http://mp.weixin.qq.com/mpres/htmledition/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雅昌博客:http://blog.artron.net/space-620149.html

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1218277770

腾讯官方微博:@yyw121100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