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美欧各大车系迎来变阵革命

(2006-08-05 21:41:09)
分类: 侃车
日美欧各大车系迎来变阵革命


当各大品牌车商纷纷为各自的产品能在中国立稳脚跟而全体激昂时,日美欧各大车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有意而为之,还是迫于无奈。
日系车:各自为战
最近两个月,几乎都是日系车在扯动大家的眼球。凯美瑞的上市出现了专机,凯美瑞对阵思域、雅阁,日系中高级车的轮番降价,再到最近的日产与通用的攻手联盟,日系车可谓不甘寂寞。对日系车来说,中国市场就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役。
在中国之前,日系车花了10年的时间进入北美市场,成为至今北美市场最强劲的增长点。仅是这样一场骄傲的胜利就足以让日本人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希望。在刚进入中国时,同样面对欧系车的稳固地位,日系车只能以整体的名义加入战争。欧系车质量好但是价格也高,日系车选择了价格这个突破口。由于中国市场离日本本土仅一步之遥,日系车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再加上对同源文化的信心,他们能很好的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同时在北美市场,美系车已经逐渐不能成为新贵们的兴奋点,而日系车却凭着对时尚的把握和对年轻车主的了解推出了一系列销售冠军车型,从经济型轿车到豪华轿车,均有宰获。正是基于此,丰田、本田、日产等几大公司已经成为美国及欧洲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逐渐,中国市场认可了日系车的性价比,外观样式同样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
有人说生意做大了野心也就大了,作为巨头的日系各车商已经不甘成为一种抱拳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在北美欧洲市场日系车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当其他外来竞争对手已经不能对其构成威胁时,内部竞争也就因此而突显。这才出现了开头的好戏,凯美瑞上市公开叫板雅阁遥当中级车老大,随即低价上市引来日系中高级车降价潮,雅阁、马自达……你方降价我跟来,好不热闹。更有甚者,丰田会多方阻挠日产与通用的联盟,强大的一方会牵制另外一方。日系车迎来各自为战的战国时代!
欧系车:逐渐走向整合
从有汽车产业开始,欧系车就已经在中国市场立足了,这中间既有政策的鼓励也有市场的稚嫩。当众多汽车巨头车商发现中国这块大肥肉时,运用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欧系车当时的品质优势也大打折扣。
当汽车进入大众时代,当供大于求,欧系车不再傲视群雄。当初桑塔纳的一车难求,满目捷达的境况已经一去不复返。更有消费者说,欧系车根本不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他们造的车不适合中国。固执的营销网络,坚挺的价格体系,老化的固有车型,死忠的拥护者是有,但更多的却是广大消费者的口诛笔伐。
宝马奔驰在国外争的厉害,在中国关于零部件处理办法的影响之下却有点举步艰难,更何况最先进的车型并未在中国遇见。正因为自恃自己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欧系车始终未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逐渐下滑的市场份额和日系车的强势出击,终于,让中国人看到了欧洲人的变化。
奔驰宝马的国产率直线上升,投放车型向国际化靠拢。雪铁龙凯旋实现了全球同步上市,标致经典车型多了新家族。奥迪一年之内上市多款新车。再加上法拉利、玛莎拉蒂等顶级进口车的进入,无一不在体现欧系车的决心:抢占中国市场!
之前,欧系车在中国的代言人南北大众一直处于内部混乱竞争,迫使市场表现大为削弱。进入2006年,双方均推出经典车型的改进车型,并在宣传与营销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还有欧洲其他品牌联合出击,同一时段统一行动,欧系车在中国进入了难得的整合时代,只为重振昔日的辉煌。
美系车:独立存在
美国人一向很自信,这在他们的汽车行业内也可略见一二。美国人做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通用能够联合日产,这说明他们能抛开门户之见有自己的打算,这正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那上半年的销售冠军也就不足为奇。
福特是最早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汽车巨头,当初选中长安就是因为长安有造车的优势,成功的合作让福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尽管车型偏少,福特却不断在生产和销售上下工夫,抓住自己的对象群体,稳中有升。福特把捷豹路虎多款车型引进中国并在多个城市建立销售网点,不但表明自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美国人深思熟虑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又是抓住了越野车这一特定消费人群。在能与福特相提并论的也就是通用了,通用就是美国人擅长思变的结果。新车型的适时上市,不同人群的适用车型,抓住一点就是不错的销售亮点,更何况是多点出击。
前两年美系车也进入混战,没有明确的定位让美系车一落千丈。而美国人的优势就是愿意主动了解中国市场,变通的也更快。他们很快从中突围,打自己的特色牌,抓住自己的对象群体猛打集中攻击。刚刚过去的7月,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可美系车却巍然不动,上海通用高层明确表示:不打价格战不采用极端市场行为。通用和福特还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业务,从服务上推动销售。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注定美系车成为相互独立的个体。
新浪汽车青年评论员何为 实习生石寒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