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写长评,但把第一篇献给《战长沙》,盼上星。
———————————————————————————————————
在被蜂涌不尽的抗战剧占领电视荧屏的今天,只在地方台播出并被交口称赞的《战长沙》无疑让人耳目一新,惊喜不断。
且看导演的选角儿阵容就足够吸引眼球:青年演员霍建华、杨紫、牛俊锋,实力派演员任程伟、左小青、高鑫,再加上老一辈演员杨新宁、王彩平老师等等的助阵使得这部抗战剧独具特色,别树一帜。
说说姐夫薛君山的饰演者任程伟。这位实力派演员凭借《大雪无痕》一举成名,并因一系列的警察形象而被广誉为“警察专业户”。可是对他而言,要在这部剧中改变观众的“定向思维”,演出一个本性“霸痞”的姐夫也是一个挑战。事实证明导演的选角儿是正确的。他不仅没让大家失望,更是近乎完美的诠释出了这个“霸中带柔,痞中带正”的“矛盾结合体”,并凭借这一有血有肉的“性情好姐夫”角色掳获了大批观众的心。
再回到这部剧。
将二维平面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最为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演员情感的倾注程度和其是否能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精髓。编剧的神来之笔处在于将剧中角色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性格色彩,并巧妙的把“姐夫”安排成为这篇点睛巨笔之作的标点人物。
大幕拉开时,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那个举着皮带满街追人的“霸道姐夫”薛君山了。这个人是叱咤长沙城、鼎鼎大名的“地头蛇”:他霸气,他强势,他可以做到“张口即来、挥手即去”,他能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种复杂的关系网中……他既是胡家人的“亲人”,也是胡家人的“冤家”。人们对他又爱又恨。
然而,战争的号角吹响了。
三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首幕】
那夜火光凌空冲天。
他逆向拨开人群,不顾众人阻拦冲进火场,因为他说“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办事”。东方既白、火熄人安时,他却被倚靠着的危墙埋在了废墟之下……
——他被冠上了“纵火”的罪名。
一向以清高雅士著称的岳父为了他带着礼金,开口求人;一直躲着他怕着他的小姨子湘湘为了他去找顾长官,哭着求他“救救姐夫”;不曾开口说过“爱”的奶奶、岳母和湘君为了重树薛家的声誉,支起帐篷连日布饭施粥……
得亲如此,君山复何求。
【次幕】
那时他痛失爱子。
他蜷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颤握着爱子牌位,悲愁垂涕、喃喃细语:
——“平安,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
那个威武霸震天的姐夫不见了。如山一般无所畏惧、顶天立地的他此刻却是如此孤立无援。是的,他痛,痛得仿若万箭穿心。他不得不叫自己忘记平安,接受毛毛。因为只有收养了这个孩子,湘君才会好受一些,他对爱妻的愧疚也才能更少一些。一句“平安,你有弟弟了,也叫平安” 又需要他鼓足多大的勇气、承受多少的痛苦。
他别无选择,只能将所有的怨与痛深埋在泪水中,一滴一滴地敲打在紧闭的心坎上。
【尾幕】
那刻他击退敌军。
他的脸上还洋溢着幸福,声声念着终于可以回家了,设想着自己伴着湘君过着安逸生活的场景……
——“老子命真大。”
然而枪响曲终,皆为幻影。喷涌而出的回忆带着他重回到那个熟悉的梦中。微风吹拂着麦田,他又看到了他的平安。他把平安高高举起,满心幸福的听着他甜甜地唤着“爸爸,爸爸”……
如果幸福不要定格,还在随着时针流转,又该有多好。
他一世敛财,却只为一手护家;
他一身痞气,可不失一句承诺。
不愿谈,却避不及曲终人散的结局。
拂袖拭泪,不想竟是垂泪满襟。
罢,罢,罢。
一曲唱罢了。
从此不再有“薛家”“胡家”“顾家”,只有绵延不绝的思念,只有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生命。有着顾长官陪伴在湘湘身边,姐夫可以安息了。又或许,此刻的他还沉睡在那个甜美的梦中——
手牵着湘君,怀抱着平安。边戏谑着小满能打鬼子了,边嚼着槟榔朝着岳老子喊:奶奶是最疼我的,我最爱吃奶奶做的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