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2020-02-28 14:13:46)
标签:

博洛尼亚

海神喷泉

博洛尼亚马焦雷广场

格里高利历法

廊柱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海神广场的雕塑,海神尼普顿(波塞冬)的塑像,底座周围是塞壬。2018年5月30日摄于博洛尼亚。

 

       没去博洛尼亚之前,对博洛尼亚的了解也仅限于博洛尼亚大学:建于1088年,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代西方的第一所大学,但丁、丢勒、伊拉斯谟、伽利略、哥白尼这些学界巨星都诞生于博洛尼亚大学,都曾在博洛尼亚大学求学或执教过。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帕多瓦大学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中心”。

       我去博洛尼亚的最初目的,就是想去逛逛博洛尼亚大学,但自从在博洛尼亚闲逛了一天,就对这座城市的古韵流连忘返。

       博洛尼亚不仅有博洛尼亚大学,还是塔之城,是廊柱之城,是一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古城。

      我是从帕多瓦乘火车到博洛尼亚的。在意大利,乘坐火车旅游是上上之选。意大利的火车自从墨索里尼时代,就有了一个飞跃发展,快捷、方便、舒适。从地图上看,博洛尼亚正处在帕多瓦和佛罗伦萨的中点:博洛尼亚往正南100km到佛罗伦萨,往正北120km到帕多瓦。从帕多瓦到博洛尼亚火车也就一个来小时。

       从博洛尼亚的中央火车站(Bologna Centrale)下车,沿着南北向的独立大街(Via dell Indipendenza),花不到20分钟向南步行1公里,即可以直接到达市中心海神广场和(Piazza del Nettuno)马焦雷广场(Piazza Maggiore)。

       而实际上,我走得没那么快。因为途中我先逛了逛蒙塔诺拉(Montagnola)公园和圣伯多禄主教堂(Cattedrale Metropolitana di San Pietro ),当然我主要还是欣赏古城的街景了。 

       出火车站横穿过环城大道(SS9),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加列拉门(Porta Galliera),这是博洛尼亚正北面的城门,也是现存所有城门中最华丽的一座。

       加列拉门建于1659-1661年,用于军事防御。穿过这个城门出去的道路直接向北通往意大利的另一所名城费拉拉。1330-1333年,枢机主教贝特朗·杜·普热下令在此门附近修建一座城堡。到20世纪拆除城墙,城门孤立。在1926年和2001-2003年进行了修复。 

       紧挨着加列拉门,Montagnola公园就坐落于独立大街的西面。入口处是高高的楼梯,上到楼梯的顶部,便是一片开阔地,有开放式喷泉和各种雕塑,开阔地的出口连着八月八广场(Otto Agosto),出口处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是为了纪念1848年8月8日战胜了奥匈帝国入侵者而建。 

       从八月八广场下台阶走上独立大街,大街上几乎没有一幢现代的建筑,时光仿佛在倒流,如果不是街面上走着穿体桖和西装的旅人,我还认为我身在中世纪的时光里。目之所及的砖红的塔楼,威严的教堂,沧桑的城门,斑驳的廊柱,光亮的石板路, 还有那些古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使博洛尼亚成为了永恒。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在帕多瓦和佛洛伦萨中间。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老城地图,黄色的轮廓像是一颗钻石。这黄色的轮廓以前是城墙,现在是城市道路。途中箭头处就是加列拉门,我就是从这地方进入了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中央火车站附近的加列拉门,也是博洛尼亚最北边的门。(2018年5月30日摄,天气:阴)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八月八广场入口处。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八月八广场入口处,转身向北边火车站方向按下快门,近处是老城墙遗址,远处是火车站。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从八月八广场爬上台阶是蒙塔诺拉公园,很小的一片空地,上面有狮子、塞壬的雕塑,。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在八月八广场上向南按快门,那笔直的独立大道直通市中心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在八月八广场出口处的雕塑,显然是一座纪念性雕塑。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在八月八广场出口处的加里波第雕像。在意大利的每一个城市显眼处都有加里波第雕像。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独立大街边上的一家剧场。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独立大街柱廊下的木门和门环。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独立大街上的一段廊柱。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圣伯多禄主教座堂内部。

       最让人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廊柱。博洛尼亚老城区的建筑,朝向街道的那一面,全都建有高大的走廊,就像这座城市的血脉一样,把这座古城联系了起来。行人走在这些走廊下,冬天可以避寒,夏天可以遮阳,雨雪天也可以不带伞了。走在这长长的柱廊里, 往前看不到尽头,往后又几乎看不到入口,犹如走在历史的隧道里,仿佛在柱廊的拐角处就可以见到一位古代的圣贤。

        其实柱廊,也不是博洛尼亚独有,我去过的很多意大利城市都有柱廊,比如帕多瓦,比如维罗纳,比如都灵,比如维琴察,几百年来,柱廊早已成为意大利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唯有博洛尼亚的柱廊保存完好,仍然有35公里的廊柱静静地拱卫在市中心街道的两旁。行走在廊柱中,旁边的街景似断还连,远处的山水若隐若现,漫步在柱廊里,脚步莫名地慢下来:如果在这廊柱下,坐在一把藤椅上,手握着一杯意大利手磨咖啡,一边望着廊外的巍峨教堂,一边听着廊檐的雨点敲打在石板路上,那么在这如梭流转的岁月中,该是多么静谧,该是多么美好,该是一份多么大的幸运! 

       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一样,博洛尼亚也有自己的主教堂(Cathedrale Metropolitana di San Pietro). 这座主教堂就在独立大街边上,我顺路进去瞻仰了一会儿。这座主教堂称为博洛尼亚大教堂,但也称为圣伯多禄主教座堂. 作为标志性建筑,多年来经历了数次的重建。从内部金碧辉煌的装潢中,还能找到当年天主教显赫一时的痕迹。我所以在这篇笔记里标注下这座教堂,是因为在每年的朝圣日里,身着庄重教服的博洛尼亚信徒一如千年前的先民,拥簇着圣母像,从这圣伯多禄主教堂出发,穿过老城西南角的萨拉戈萨(Saragozza)门,沿着加尔迪亚(Guardia)山被柱廊覆盖的山脊蜿蜒攀登,直至山顶的圣卢卡圣母朝圣地朝拜。

       今年再去博洛尼亚的时候,一定要去爬爬这世界上最长的柱廊,一定要去加尔迪亚山上看看圣卢卡大教堂。

       从中央火车站沿独立大街向市内走一公里,就来到了市中心。这个市中心是由两个广场:海神广场和马焦雷广场构成的。两个广场呈刀把型相连,刀把是海神广场,说他是广场,还不如说他是马焦雷广场的入口更为合适。 

       在走近海神广场之前,远远地就看到海神尼普顿的宽阔的脊背,他背北朝南,在一群天使和塞壬的簇拥中,正伫立在喷泉(Fontana del Nettuno)中央。微风里,他满头卷发,一脸卷须,扭头向左面深情地望着恩佐宫,右手反握着那把能掀起滔天巨浪的三叉戟,左臂前探,仿佛刚刚跃出海面,正待乘风破浪,而满脸的沧桑却掩盖不住内心的傲慢。

        海神尼普顿,是博洛尼亚的象征。

       力大无比的海神在这里矗立了400年也未曾疲倦,在海神面前,时间仿佛也无能为力,倏然千百年掠过,博洛尼亚街上的一砖一瓦都不曾改变。然而,时间并没有绕开博洛尼亚,在106年前的1914年,玛萨拉蒂三兄弟为博洛尼亚注入了一份现代元素:他们以对发动机及速度的无限热忱在博洛尼亚创造了玛萨拉蒂品牌,品牌上的标识,就是不远处广场上尼普顿手中的三叉戟。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远远地望见了海神的屁股。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来张正面照。2018年5月30日当天没有阳光,没有照出海神的英姿。这尊海神喷泉是文艺复兴后期雕塑家詹波隆尼亚(Giambologna,1529年-1608年8月13日)较早的成熟作品,大约完成于1567年。我在佛罗伦萨的学院美术馆里看到他的石雕《强掳萨宾妇女》(1574-82),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佣兵凉廊里看到他的《赫剌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1599年),而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的正中央看到他的青铜雕塑《科西莫一世的骑马雕像》。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海神喷泉,底座应该是骑着海豚的塞壬。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海神周围的小天使。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玛萨拉蒂的logo就是取自于海神手中的三叉戟。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玛萨拉蒂曾是法拉利门下的品牌。(照片取自网络)

       顺着大理石街道往里走,与海神广场相连的博洛尼亚马焦雷广场(Piazza Msggiore)出现在前方,意大利语“ Maggiore常被译作马焦雷意味“主要的”,类似英语的“Major。在广场的东侧,路过海神塑像左侧的恩佐王宫(Palazzo Re Enzo)就是波德斯塔宫(Palazzo del Podestà)。恩佐王宫,因囚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撒丁尼亚的恩佐而得名。恩佐从1249年开始直到去世的1272年都被囚禁在这里。恩佐是在攻打博洛尼亚的战争中,被支持教皇的归尔甫派军队打败并俘获的,一直囚禁23年至死。而波德斯塔宫这昔日的宫殿现已成为市政厅和博物馆,意大利二十世纪大画家乔治·莫兰迪是博洛尼亚人,他的美术馆就在三楼。

       广场西侧是阿库希奥宫(Palazzo d'Accursio),也就是现在的市政府大楼,1336年以来博洛尼亚市议会的所在地。大门的上方安坐着罗马教皇GREGORY VIII的铜像,正是这位原籍博洛尼亚的教皇创立了今天仍然通用的格利高里历法。

      提起格里高利历法,在这里要多说几句:

      在16世纪前,欧洲用的是儒略历,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365.2425天)长11分14秒,自公元325年采用儒略历作为宗教日历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

       儒略历规定一年为365.25天的不是很准确,每年都长了几分钟,1582年以前的儒略历便是四年一个闰年,因此千百年下来,这种误差积累变得不容忽视,于是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便下令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平年,纠正了这个误差,这个历法被称作格里高利历,并通用至今。他于1582年10月4日还下令将次日(即原10月5日)定为10月15日,把春分日又恢复为3月21日。这样,1582年的10月5日-14日这十天就成了“不存在”的日子,变为历史的空白。

格里高利对儒略历大概做了三件事:第一,是把耶稣诞辰写入历法元年;第二,把当时的日子向后推了10天;第三,是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一律不得作为闰年!虽然只校正了一些微小的偏差,只做了这三件事,但这对于人类的贡献是确实巨大的,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就是格里高利历。

       马焦雷广场的南边,也就是海神喷泉的正对面,是圣白托略大殿(Basilica di San Petronio),建于1390年,直到17世纪还没建好,由于是教皇的干预,因此这座教堂外部的大理石装修只能建到一半,上半部分还是石头,不敢全部修好。听说教堂内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日晷,长67米,还有很多雕塑和油画,可惜时间匆匆,没有进去瞻仰。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马焦雷广场鸟瞰。最远处的山是博洛尼亚西南郊的加尔迪亚山,山上的圣卢卡柱廊和圣卢卡大教堂清晰可见。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圣白托略大殿。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广场西侧是市政府大楼,1336年以来博洛尼亚市议会的所在地。大门的上方安坐着罗马教皇GREGORY VIII的铜像,正是这位原籍博洛尼亚的教皇创立了今天仍然通用的格利高里历法。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罗马教皇GREGORY VIII的铜像, 格里高利历法。(2018年5月30日摄于博洛尼亚城市历史博物馆)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奇妙的重建,在街上和海神广场上,朱塞佩
·布鲁菲(博洛尼亚1875-1945),2018年5月30日摄于博洛尼亚城市历史博物馆,画中间的建筑是波德斯塔宫(Palazzo del Podestà)

 

博洛尼亚笔记(一)——亚得里亚海艳阳下的古城
奇妙的重建,在阿基金纳西奥大道和海神广场上朱塞佩·布鲁菲(博洛尼亚1875-1945),2018年5月30日摄于博洛尼亚城市历史博物馆这幅画也是博洛尼亚主广场的风景,画家是站在市政厅的角度下来观察马焦雷广场。圣白略大殿的台阶前,一群人聚集在木偶剧院周围。


     下面的一篇笔记,将记叙阿奇吉纳西欧宫之行。

     斜穿过马焦雷广场,在圣白托略大殿的东侧,与教堂隔着一条小街的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阿奇吉纳西欧宫(Archiginnasio), 博洛尼亚大学发源于此,现今是市政图书馆,实际上更是博物馆。

 

这篇笔记的英文单词:

 

Neptune:1、 尼普顿,罗马神话中的海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 Poseidon )

                 2、海王星

 

Neptunium:镎元素,  1939年春,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在分析铀裂变产物时

                     发现了痕量半衰期为2.3天放射性物质。他请化学家艾贝尔森帮助分析,确定了它就

                     是93号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不与铼相似,而与铀、钍相似。他们用海王星的名字

                    (Neptune)来命名它为Neptunium(neptun+ium),元素符号定为N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