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精英》书评
在我眼里,《微软精英》显然是一本好书。也许是因为出版时间较早的缘故,这本书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上都列在打折货架上,售价往往只是7、8元左右(原价19元)。而我也是一年半以前在复旦大学一条街的一家折扣书店里以三折的价格买回来的。虽然售价便宜,但丝毫不会影响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相反,我常常会去翻阅它,被其中描述的故事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所打动。这也是我很乐意费些口舌在这里给大家作介绍的原因。
这本书是2000年6月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中描述了12位微软早期员工如何与微软结缘进入这家未来的巨人公司并创造成功的故事。有点象短篇的传记小说,但因为和我们常见的只关注比尔.盖茨或者微软公司本身的其他书不一样,更多是公司“小人物”的故事,所以能给人更亲近的感觉,这也是这本书打动我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的微软公司自然是成功典范,但在1980-1990年期间甚至更早一点的微软公司却还是全球IT界的“小角色”,从书中的人物故事中也可以看到,选择进入微软公司并不都是轻松的,就象我们职场经常看到的,当你面对一家并不知名的小公司的就业机会,总是得多些勇气。所以读这本书,探寻他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会选择微软以及他们在当时微软的工作状态,对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还谈不上成功,还在寻找未来之路的人们来说则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同时,书里也谈及比尔.盖茨创业时的故事。比如鲍伯.欧瑞尔说出了他1977年进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的工作状态:那时比尔满世界飞。他会亲自跑到各个公司跟人谈,德州设备、施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公牛机器公司。那些公司一大帮技术、法律、销售及业务人员围着他,问他各种问题。展览会上他单枪匹马,既回答问题又判断。他一个人跑去巴黎办了个展台,没人跟他去,可是与他打交道的人一句英文也不懂。比尔整天都在销售产品,有时他刚出差回来就连续上班24小时,累了就在办公桌下睡一会。别人也不管他,各干各的活儿。瞧,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人物,那时的比尔盖茨就象我们身边到处可见的创业小公司的老板或者是一个格外勤劳努力的销售员。其实在读这本书时,对于提及比尔.盖茨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最好只把他看作一名小创业者来看,会让你读得更有滋味。
斯各特是经历过创业失败的微软的后来者。自己创办的公司失败后,他认真研究了当时还是小公司的微软,收信了各种关于微软的资料并确认微软的“策略高明”,于是舍弃了其他大公司的更高薪邀请而“写了一封自荐信给比尔.盖茨”并且最终选择去了微软,因为有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心中很清楚财富并不是单靠工资,“真正赚大钱的是内部认股,有机会升工资我也不要,我情愿认多些股而不加工资”,这是一次很有眼光的择业。当他在微软找好目标后,总是反复考虑微软的最大机会是什么。对于在微软的工作状态,斯各特和其他精英们一样体现出这样的共同点――“勤奋、努力”。“他不停地出差,好象一点也不累似的”、“在微软的头几年,我一天也没休息过,圣诞节我也在办公室干活发电子邮件,没有一个人在圣诞节还来上班,只有我一个人”。说到勤奋,其实比尔.盖茨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有这样的说法:“盖茨好象就住在办公室,他每天上午大约9点钟来到办公室后,就一直呆在半夜,休息时间似乎就是为晚饭要了个比萨饼外卖。”每个精英的故事都有类似的描述。
这些精英在进入微软之前,从业经历不一,进入微软的方式也不一,但大部分是通过已经在微软或者不在这家公司的朋友或者他人推荐,即使自荐的如斯各特,也因为鲍尔默从他们共同一位朋友那得到肯定的推荐。这也是公司规模还不大或者初创时比较有效的招人之道。在微软期间他们度过有些共同特点(比别人更努力的工作)却又精彩纷呈的生活,并由此致富。而因种种原因离开微软后,最终绝大部分人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是许多职场中人对职业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沿着本书去跟随12位在最成功公司的职场精英早期从业经历的踪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获得成功职业的真相来源。也许不能给你全貌,但一定可以有所启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