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澳门作家作品展,10月专号已出
(2013-10-17 13:26:59)
标签:
杂谈 |
《香港文学》“澳门作家作品展”組稿感言
感謝《香港文學》主編陶然先生的信任,受澳門大學訪問教授黃維樑先生的委託,我承擔“澳門文學專輯”的組稿任務,歷時近半年終得完成。呈現在這裡的詩歌、散文和小說,可說是澳門文學風景之一角,希望讀者通過它們可以感受到澳門文學花園絢麗的風光。
澳門是否有文學?這個問題就像當年問香港是否文學沙漠一樣,源於我們對商業文化境遇中文學處境的擔憂。在今天早已是過時的話題。倘若說香港文學的成就,與臺灣文學的成就一樣,已獲得普遍認知,那麼,澳門的獨特,卻使她的文學成就遲遲深藏不露,猶如珍珠在蚌。
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指出:澳門文學家一開始就疏離了文學專家化的路數,性情化寫作具有普遍性,它消解了或者說剝離了附加在文學身上的各種縲絏,在並不巨大的社會性運作中成就了一個幾乎是純文學的格局,使得澳門文學的生態能夠體現出文學的原生態意義,它的標本價值意義更大。
在澳門,生活經由數百年中西交匯,人們的思維和習慣,已然是地球村民狀態:沒有居高臨下的自以為是,充滿了多元視點和平等對話,熱愛自由和個性存在。採用多元思維觀照人類現代生活,呈現澳門的個體和階層不同生存狀態,從而使寫作具有強烈反思力量,直抵存在之核,這是我閱讀澳門文學所體驗到的原生態審美。就像衡量經濟水準以人均收入較有說服力一樣,澳門的文學水準可以用詩歌、散文和小說各體裁表現出來的優秀程度來證明。希望本次澳門文學專輯是一次小小的檢驗。
感謝各位作家賜稿支持!限於篇幅未能全數上版深感抱歉。組稿中,散文稿得力于林中英女士推薦名篇,小說稿得力于廖子馨女士推薦小說家。她們兩位不僅是澳門優秀的作家,也是澳門文學的優秀研究專家,與她們的交流令我受益非淺,在此深表謝意!
2013-6-26于澳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