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学之美
(2013-06-11 20:52:20)
标签:
杂谈 |
就像衡量经济水平以人均收入较有说服力一样,澳门的文学水平可以用诗歌、散文和小说各体裁表现出来的优秀程度来证明。在澳门的学习阅读生活,令我放弃中原中心心态。澳门香港是否文学沙漠?是否有文学?在今天早已是过时的话题。倘若说香港文学的成就,与台湾文学的成就一样,已获得大陆认识,那么,澳门的独特,却使她的文学成就迟迟深藏不露,犹如珍珠在蚌。
关于澳门的独特,让我们回到钱钟书先生的著名小说《围城》中。生活在澳门的龚刚教授,饶有风趣地《发现<围城>里的澳门女人》,“发现这部经典之作中的重要配角鲍小姐竟然是澳门人”,“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围城》讲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故事,这位混血土生葡人女子,表现的正是现代中国、在澳门这个最早西化的土地上,中西文化和谐交融之后的人类学风景。小说中这位人物形象是作为对比,为讽刺那些半通不通西方的人物形象而设计。钱钟书先生用文学之美的语言,表达他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要求精通而后化为自己的血肉。用他在小说中对鲍小姐惊艳服装的评价就是:“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文化最终呈现为生活状态,在澳门,生活经由数百年中西交汇,人们的思维和习惯,已然是地球村民状态:没有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充满了多元视点和平等对话,热爱自由和个性存在。
下面是澳门诗人姚风的一首《白夜》。从中可以看到姚風在诗歌中采用多元思维观照人类现代生活,强烈的对比把个体不同生存状态呈现出来,从而使写作具有强烈反思力量,直抵存在之核:
我的心中充满了黑暗
什么也看不见
甚至那些声音
也像一块块黑布
蒙住了我的眼睛
我渴望光明,永远的光明
我对一位欧洲女诗人
诉说了我的苦闷和希望
她告诉我
在她那个寒冷的国家
许多人因为漫长的光明
不是精神失常
就是自杀
这首《白夜》语言简洁,它结构性的力量在于“对话”,即我“诉说了”没有光明的苦闷和希望,而她“告诉了”拥有极度光明的另一番绝望。对话使两个迥然不同个体发生强烈对比,使诗歌产生震撼人心的张力。倘若说这首诗歌呈现出澳门诗歌的水平,不算过份。因为在澳门,诗人姚風是中英双语的《中西诗歌》的主编之一,这一著名刊物周围团结着许多中西诗人。澳门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位诗人,据说也不是夸张。自然,我认识多位优秀的诗人,和我在北京交往的出色诗人在同一个级别。
再看澳门的散文。一篇千字不到的小文章,名《抢救几毫米》,此处仅引几百字:
在表演厅后台的化妆间,我坐在司仪小姐身旁,看她从化妆箱中掏出一件件宝物来修饰头脸。我淡抹则有之,浓妆从未有过,对这门手艺很感兴趣,便留意她如何打点自己。她打好粉底后,在眼皮上贴胶纸,贴了撕撕了贴,只为求取好效果。贴好后,朝镜子左顾右盼,满意了。在胶纸的撑持下,眼梢抬高约略一、二毫米罢了,双眼皮的深深线条显露出来,秋波流转间,神气大胜日常。她拿着一管眼药膏大小的美容液往下颔嘴角处涂去,据云此液收紧脸肌,抺平皱纹,功效维持几个小时。
身在后台的精彩处,是明明白白看到一位丽人如何在一堆五颜六色的东西里诞生的过程。司仪小姐一边画皮,一边说见识:那次看到粤剧艺人吴君丽,惊觉她成了肥婆;可是出台的时候,更诧异她的腰突然胜于小蛮的腰肢,连脸盘都细了。在美容科技力助之下,岁月又可以倒流了。
我在后台的大幅明镜前端视一下自己,确切看到岁月在眼皮作了毫米的移动,我用手指轻轻地将眼角往上拉,再把脸颊往上一推,下颔紧俏了,镜中人竟好像不是自己了。不拉不知,这毫米之差果真厉害啊。人面的青春美丽,就是在毫米的移动间渐渐消失的。眼袋膨出一毫米,已是个大眼泡;眼角下坠二毫米,成了三角眼;腮线下垂二毫米,已然是松弛赘肉;下颚长了二、三毫米,是个双下巴,前后两个下巴的分界线延伸,终将肥脸分为两半,前面那一半像个面具;嘴角下垂二毫米,苦兮兮成了个覆舟。毫米的移动像地球板块的移动,终将来一次破坏性的爆发。
……
文章写的是比日常生活还琐碎的化装,却依小掘深,让人们看到生命的真相,个人的小生命之复杂,也不会亚于大地球之深奥!林中英的散文在澳门很有影响,某种意义上,她体现了澳门文化精致的一面。
散文是澳门文学格局中的主打体裁,它们主要通过《澳门日报》《华侨报》等报刊媒体传播。可是澳门的散文家们也不只是满足市民们的阅读兴趣,总会在理性升华上出人意表,使得散文在记录日常的同时,寄寓对都市文化形塑的意愿。这使得澳门的散文拥有一种格调而不低俗,于是整体质量就可观了。
澳门有许多精彩的短篇小说。女作家周桐的短篇小说场面集中,情节错综复杂,对人物极端性格刻划深刻有力,有的篇章堪与张爱玲《金锁记》比美。如名篇《胜利者》、《楢山盟》。
前者写一传统女子被丈夫抛弃后的故事,通过她对镜化妆把镜子划破,出席晚宴找偏僻的洗手间座位落座,发现丈夫新欢落座自己身边手戴巨大项镯,她不能自控地起身到洗手间呕吐哭泣,写出弃妇严重自卑心理和渴望报复的极度痛苦。奇特的是,当弃妇返回座位,小说家笔锋一转,写丈夫新欢已成又一弃妇,她来喝酒不过是醉生梦死。她和她,两个情敌相逢,战争已然结束,却没有胜利者。小说名《胜利者》,抨击男权婚姻的同时,也讽刺了弃妇们的可悲处境。两个弃妇之间没有任何对话和交流,她们失语于宴席的场景却令人难忘。而《楢山盟》中的阿松和朝吉表面看来是一对恋人的浪漫殉情,实则是残忍的凶杀;阿松活活勒死了朝吉。小说写村庄不允许偸情野合,要重惩两人。阿松看出了朝吉的动摇,决定不放过朝吉。阿松将朝吉勒死而后自杀,使村庄中的男子们再不相信偷情只有女人死去的传说。
这两部短篇小说堪称文字精粹,内容却深长丰富,情节不仅离奇,且包含了强烈的象征意义,暗寓男权体制本身的离奇荒诞,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将女性的原始生命力和悲剧命运之间的张力发挥到极致,使极端性格呈现得相当饱满。写作手法如同张爱玲一般高明。
周桐不仅是短篇小说高手,更是长篇连载小说的奇才。她的婚恋题材长篇和科幻小说长篇,情节错综复杂离奇曲折,人物众多,却能做到个个形象鲜明。
婚恋题材长篇的人物环境常常是国际化的,他们工作在香港或者世界其他地方,机缘巧合发生各种故事,但澳门常常是他们选择定居的地方,澳门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人物灵魂的归宿。吸收港台通俗流行文学的长处,又创造出澳门文学才有的现代伦理想象,周桐的长篇小说无论悲欢离合,结尾都给人爱给人向上和希望的勇气,这种宝贵的价值寄托,似乎有着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和信心。
周桐出版于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的科幻长篇《香农星传奇》,可说开创了汉语文学女作家写科幻小说的先河。
维记洋行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男职员庞雅伦,行内的女孩子个个魂不守舍。庞雅伦有过人的工作能力与智慧,个性独特,我行我素,似有看透人心的本领。但他来历不明,不懂世情,竟然在公司会客室看三级影带。洋行内的年青采购女经理由处处对他提防,到不知不觉爱上了他,更从他的身上揭开了一个惊人秘密……
作家采用侦探小说的悬念设置,又用言情小说的情节故事,对来自外星的年轻男人,和澳门成长的年轻女孩,进行了细致周密刻划,既充满科幻离奇的场景,又洋溢纯情爱意的美好,小说的精美离奇令人捧卷不放。
在《香农星传奇》中,周桐的寓意不可谓不大。一方面,她通过塑造外星上由实验室培养出来的高智慧生物庞雅伦,提出反思科学技术的主题。另方面,她通过塑造澳门成长的热爱探索未知、关心生态环境的少女香穠,提出地球环境保护主题。还通过两个年轻人之间纯洁的爱情吸引,想象了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交流对话、美好相处的可能。当然,更重要的是,科学地想象了与地球相似的星球的存在,通过相似生命交流对话,提出了物种保存比进化淘汰更加重要的主题。这一主题曾是科学家法布尔终生所倡导,并用来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小说如此丰富的寓意表达,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早在九十年代的澳门已非常成熟。
庞雅伦生活的星球与地球是孪生星球,但人类视野还没有发现这个星球。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比人类更早撑握了科学技术,他们已进入只培养优秀物种、淘汰一切弱小的时代。高度发达的文明需要巨大的资源,需要到地球这样相似的星球寻找机会。这个星球上曾如地球一样布满森林湖泊,有着飞鸟鱼虫,但到庞雅伦被培养出来的时候,一切已成为记忆。庞雅伦怀着美好的记忆,铭记培养他的女科学家的话:生命短暂而美好,值得珍惜,来到地球上。他的父亲曾作为前一代探险家来过地球,不幸的是,在百慕大遇到人类的航船遭遇风暴,为了帮助人类,这位探险家用尽了随身携带的能量,没有完成探险任务。这一任务由他年轻的儿子庞雅伦继承。庞雅伦来到了曾被他父亲帮助过的老船长家,也就是澳门女孩香穠的家。庞雅伦先到香穠工作的维记洋行应职,在取得香穠信任之后常来香穠家,与香穠的祖父成为了好朋友,并得到祖父喜爱,祖父希望香穠和庞雅伦成为一对恋人。
香穠是一位漂亮而聪慧的少女,剪着男孩子的头发,穿着男孩子的服装,更有着男孩子一样对于科学和数学及电脑的热爱,工作之余,她专心致志搞风力发电风车的研究,在自己家里的楼上安装。她和祖父相依为命,幸福而安静地生活在澳门。直到庞雅伦出现,他高超的智慧吸引了她。她听办公室同事说到庞雅伦有控制人精神的魔力,为防止自己陷入情网,她努力保持冷静和理智,这使她更加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庞雅伦。他们之间共同的话题是生态环境保护。庞雅伦不断提及万物值得珍惜,万物共存才美好。香穠发现他有超常绘画才能,可以准确描绘她祖父记忆之中的海上风暴经历,又发现他有准确预报天气的能力,并发现他从来不吃饭,对于所到之处地理环境都了如指掌。他对于中国的西昌太空发射中心很有兴趣,并能够用动画片复现发射卫星全程。他给她讲科幻故事,谈到有一个与地球孪生的星球,那里的人曾经乘坐飞碟来到地球探险。他说,比人类更高级智慧的生物,也属于人类。这使她吃惊和感到,这个来历不明的少年,是地球孪生兄弟星球的来客。
但他们是如此相通,互相欣赏。他愿意把秘密一点点告诉聪明的她。她愿意为他保守秘密,守口如瓶。而他告诉她,他将要离开了,因他带着他们星球的工作任务。
小说精美的构思呈现为多重视野的交替使用,“香农星传奇”这个名字,就是外星人对于地球的命名和想象。而地球处于这样被想象的视野,也是反思的视野。来到地球上的外星人不断对比地球和自己的家园,用“奶蜜之地”形容地球之于那个用竭了资源的星球。地球的美好和地球的危机,在对比之中发人深省。
澳门,文学之美,尽在多维思维和多元视野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