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价值之维对武攻文治的审视

标签:
杂谈 |
申玲油画中的王玉平充满雄性气质又满怀柔情蜜意。我每次见到这对画家伉俪,总为申玲的热情洋溢和王玉平的自信微笑所打动。这次在今日美术馆二楼的伉俪画展,特别设置有帐篷式两人画作阅读空间,让人仿佛可以体验夫妻画家的日常生活:充满精神活力的日常生活就是艺术真谛所在。而王玉平全部画作的迷人魅力所在,便在于用日常价值之维对武攻文治的审视。王玉平对宏大题材的驾驭自如和其中思想的深度揭示,可说超过了我的想象,又可说正在我的想象期待之中。
我一直期待着,由男画家来审视父权史,不论表达对于男权的批评或者赞美,总之有反思就会令人神往。而王玉平的油画,便在这两者之间,眨眼可以将人迷住。
我拍下王玉平反思战争的作品,一幅故意缩小处理的执枪人物图,画中的男人如同一个玩童,或者说,由于他执枪而格外像一个玩童,他伸出的枪杆子和他张驰的身体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被画家在地上做了浓重的投影,就如同战争在历史上的投影一样,而我们面对人物和枪的目光恰如同时间之光,一切成为了往昔,回头审看,一切武攻的牺牲真正那么值得吗?一切流血事件真正那么必须发生吗?而那一切所谓构成了历史和影响了历史的战争,其中的英雄和囚犯,又谁是正确谁是错误呢?成和败在时间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男人们不过是母亲们的孩子,也许战争只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男人们为了自己成长而做的流血游戏?认知到生命不再之后,这样的游戏也不能够继续下去了。也许,在今夜这个足球之夜,人们可以享受,男人们更加可以体会,纯粹的游戏可以不用枪杆子,而用足球或者其他运动工具。
通过战争夺得的一切,总有不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战争常常是绝望的表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矛盾总暴发。父权史更长的时间用的是文治,为了更长,也不得不用文治,文治总比武攻文明,也的确是文明的需要。然而武攻之后的文治,总有某种掩饰罪恶的虚伪,某种虚张声势的虚弱。王玉平对文治真相的揭露,可说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这幅作品中的执权柄,满脸严肃认真却丝毫不自信,他的内心恰如被铁锁坚守的牢狱。画作的张力在于,当阅读者与这样的人物事物相遇,悲悯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画家王玉平充满了力量,知道日常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本真所在,知道永恒即在日常情爱与艺术创造里,由此启用了日常阳光的重量,品评了父权史的暗影,打亮了男人阅读的视野,审视的光芒万丈——一切是可能发生的,当我们在生机勃勃的日常价值之维,旧的历史阶段正在过去时,新的时代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到来!
祝福申玲和王玉平~